打败环球影城、迪士尼的中国公司,应该长什么样?|钛度热评

环球影城将于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正式开园,内测阶段已经人潮汹涌,周边酒店、假日机票价格飙升,相关概念股大涨 。
从迪士尼到环球影城,海外主题乐园在国内的复制屡获佳绩,但是包括万达、光线传媒、奥飞娱乐等众多曾经想要打造“本土迪士尼”的公司却都表现平平,中国本土的主题乐园应该是什么样的?国风IP的兴起对打造本土乐园是否有帮助?最有可能创造中国版迪士尼的公司是哪家?
本期《钛度热评》栏目特邀资深媒体人一起就话题“打败环球影城、迪士尼的中国公司,应该长什么样?”进行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观点集锦 。

打败环球影城、迪士尼的中国公司,应该长什么样?|钛度热评

文章插图
环球影城
紫金财经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马明超:
环球影城在前期的宣传上,还是挺成功的,通过试运营,以赠票的形式,让第一批参与的客户有了尊贵感,因为并不是花钱就可以买到这样的赠票 。而通过这些幸运获得试运营门票的用户,通过他们的只言片语、一两张不系统的图片、一段不很专业的视频,就能够给予外界更多的新鲜感和神秘感 。
虽然外界流传着诸如环球影城太土,配套酒店装修太让人惊悚等评论,但这些评论会产生争议,争议的内容往往是最好传播的 。争议性越多,越激发公众猎奇的心理,越会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 。
新消费品牌研究者、TopMarketing营销顾问杨泽:
无论是环球影城还是迪士尼,核心的竞争力是IP,是线上线下的闭环体验,线下的深度参与,线上的内容消费以及IP周边形成了合力,国内电影小镇的式微已经证明了想成为国内的迪士尼、环球影城,不能仅关注线下,而应该将线下与内容、与IP有效的整合在一起,这才有可能突围 。
螳螂财经创始人李永华:
亲身体验模式下,拥有具象IP的游乐场更有吸引力,更容易成势,统一集中的形象本身就是很好的品牌宣传,可以长期继承和打磨 。
中国游乐场的发展,和美国迪士尼的区别,很类似于中餐和西餐的区别 。在美国,大家都吃炸鸡、汉堡,都玩迪士尼,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品类,而在中国,大家吃的不同,玩的也不同,形成不了合力,也就必然无法做得更精致,只能停留在商业化生存上,未能在精细化打磨方面更进一步 。
例如,在中国,武侠文化广受欢迎,但“武侠”也是很泛的,有现实的功夫,例如少林、太极;有写实的侠义,例如水浒;有金庸古龙的“近玄幻”内功江湖体系,很难抽离一个统一认可的IP,让大家在心智上进行直接联系,典型如,网红的“大宋武侠城”更像是个五味混杂的农家乐 。
可以说,迪士尼的成功,本质上是欧美标准化文化的成果 。有汉堡王麦当劳,就一定会有这样的迪士尼 。
豹变市场商务总监李世娇:
国外的主题乐园的发展是具备优势的,它一边手握知名IP(如米老鼠、唐老鸭、哈利波特、漫威英雄),一边对接全球粉丝 。以IP为支点,撬动了多种产业,提升了客单价和复购率 。
本土主题乐园要想发展好,关键还是需要内容先行,能具备强大的IP运作能力以及让IP能成为承载美好的载体 。在这个基础上,丰富收入结构 。
野马财经编辑周戎:
北京环球影城从目前评价来看,游客褒贬不一 。园区内分为功夫熊猫盖世之地、变形金刚基地、小黄人乐园、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好莱坞和未来水世界七个部分,去过的人表示,迎合中国消费者专门建设的功夫熊猫盖世之地,效果和项目都很粗糙 。
影视内容在短时间内能够吸引大量人气,但长期变现需要发掘IP价值 。将乐园和影视IP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延续IP的生命力,还可以为乐园带来更多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