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在上海,外地妈妈们抱团养娃( 三 )


孙洁和穆穆最初的构想里,上海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优渥,是构筑新家庭的绝佳土壤 。真到了上海,她们发现在这里扎根并非易事 。
最开始搬到上海,孙洁记得很清楚,商品楼里的家家户户都关着门,谁也不认识谁 。
在江阴农村,孙洁从小养成了主动问候邻居的习惯 。来上海之后,她试着主动问候,结果热脸贴了冷面 。
对方下意识觉得怪异:我又不认识你,干嘛主动与我打招呼?有什么目的吗?
上海人口总数超过2400万,城市里人口密度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不见得更亲近 。
像孙洁和穆穆这样的外地妈妈,需要在这样关系疏离的城市里重建属于自己的圈子 。为了自己,也为了孩子 。
在最开始居住的小区里,孙洁遛娃时总能结识一些外地来的女人 。这些妈妈多来自苏北,在这里做些开饭馆、服装店的小生意 。
几年后,搬离的孙洁再回访,许多妈妈因为无法解决孩子上学问题,纷纷回了老家 。
除了“如何进行母乳喂养”“上私立学校成本高”,一同被妈妈们频繁提及的烦恼是“小孩没人一起玩” 。
和孙洁一样,许多妈妈在乡镇、小城的熟人社区里长大,怀念着儿时与社区伙伴玩耍的经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一样的快乐 。
但当小镇里的女孩在大城市里当妈妈带娃,为了防范人贩子,大多数人只能把孩子放在家中玩耍,在社区广场、游乐园放风时也需家人盯紧 。
全职妈妈|在上海,外地妈妈们抱团养娃
文章图片
图|穆穆的儿子在社区花园里采摘果实
加入互助育儿妈妈团之前,穆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儿子的陪伴问题 。
搬来上海不久,穆穆找了份民办中学艺体老师的工作,工作量从过去每周8节课,变成每周18节课,通勤时间也翻了一倍 。备课,上课,带娃,丈夫和父亲也会帮忙,但在陌生的环境里,穆穆仍然感到疲惫 。
这样工作了不久,穆穆两岁多的儿子先提出了不适:“妈妈,我好孤单 。”两岁多的孩子可能还不清楚“孤单”具体为何意,但穆穆明白 。
自己初来乍到还没交到朋友,更别谈还没有独立社交能力的孩子 。相比过去和老家朋友一起带娃玩耍的日子,生活的确没那么热闹了 。
那段时间,穆穆经常同儿子的幼儿园班主任聊天 。
老师说,穆穆的儿子有些内向,社交可能会有小问题 。
得空在家陪孩子时,穆穆带孩子到邻近公园玩,希望把孩子放到“孩子堆”里玩耍,找回正常的同龄人陪伴 。
但聚集在那里的孩子们只在茶歇饭后随机出现,像是限时现身的浮萍,穆穆的孩子还是没有找到亲密无间的同龄朋友 。
为了给儿子找同龄玩伴,穆穆利用周末给虹口社区里的孩子上美术课 。
第一批学生是自己三岁的儿子和房东的小孙子 。教辅机构两三百块一节的美术课,穆穆的画社收费几十块一节 。
2018年,穆穆在孩子的跆拳道班见到了同样来接孩子的孙洁 。
两个人聊得投缘,孙洁聊到的育儿理念让穆穆印象深刻:孩子应该在思维放养的环境中学会独立思考,将知识转换为行动,而不强调通过培训班积累知识 。
“我也不是鸡血妈妈,觉得(她说的)挺适合孩子成长的 。”穆穆说 。
2020年暑假,孙洁接到了穆穆打去的电话 。
疫情打断了画社教学,想到孙洁正在筹备新一期社区夏令营,穆穆想把画社桌椅、画材等物料捐给孙洁 。
孙洁拒绝了,让穆穆到她的夏令营去,搭建画社教孩子 。从那时起,五角场社区互助育儿联盟中,多了一个画社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