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 , 就不愿意跟自己交流了 , 只喜欢呆在自己的房间里 。 但对于已经知道自己有可能是同性恋的青少年而言 , 他们会很焦虑 。 所以 , 父母觉得孩子的少言寡语 , 并不全部来自于青春期的叛逆或是学业压力 , 还有可能是会有性取向的烦恼 。
压力大部分来自于与其他孩子相处和不被团体所接受在公开自己同性恋取向时 , 让当事人痛苦更强烈的是他们会受到来自身边人的不接纳(愤怒敌意负面评价指责) 。 但如果身边人都是秉承接纳、理解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 , 当事人的痛苦情绪就会基本得到化解 。
这些烦恼大多会来源于这四种压力:
一、自我怀疑
孩子只是有同性恋倾向的自我怀疑 , 他还不太明确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 。
二、预期的担忧或焦虑
压力大部分来自于与其他孩子相处 , 害怕发现自己的“不同寻常”被他人发现 , 会被嘲笑和歧视 。 或是自己的女性气质过于明显 , 已经被其他同学嘲笑为“娘娘腔” , 这会让孩子内心非常痛苦 。
除此之外 , 让当事人痛苦更强烈的是他们会受到来自身边人的不接纳(愤怒敌意负面评价指责) 。
文章图片
但如果身边人都是秉承接纳、理解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 , 当事人的痛苦情绪就会基本得到化解 。
三、性行为时表现焦虑
青少年对性的好奇 , 有可能会付诸行动 。 但同时也会对于“未知的禁地” , 感到很焦虑 。 担心自己表现的太无知 , 或是过火 , 都可能引起同性恋人的不悦与拒绝 。
四、重复的行为失败
有些青少年会在同性恋事件上 , 反复受挫 。 这会影响到当事人的自我价值体系 , 产生社交回避等情况 。
文章图片
所以 , 孩子是否有同性恋的情况 , 家长不用单方面的过度紧张 。 因为从这一问题的生成源头来看 , 早年的部分 , 都是孩子无法把控的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父母要对孩子有着更多的接纳、理解 。 当然 , 也不排除青少年群体受到文化的影响 , 觉得有个同性恋人是件很潮流的事情 。 自己也想去体验一下 。 这种境遇性的“同性恋体验” , 只是青少年发展期的一种探险型的人生体验 。
经过“同性恋”筛查自测后 , 是能够明确自己到底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 。
【孩子迷上了《山河令》,让家长慌了:这孩子该不会是同性恋吧?】但如果孩子的早年生活因素存在 , 通过筛查测试下来 , 自己很肯定是“同性倾向”的话 , 父母拒绝和反对的态度 , 只会让孩子更受伤 。
- 孩子5.1去哪儿玩?珠海这个探险乐园很好玩,既涨知识又充满欢乐
- 多读书才会更聪明?教你规避早教误区,让孩子越“玩”越聪明
- 一年级孩子如何学语文?教育专家:从提升语言能力开始
- 孩子学习成绩好,长大一定会有好工作?当心你可能忽略了这些问题
- 为啥孩子在幼儿园睡午觉,在家不睡?背后原因要知道
- 侯佩岑“溺爱式育儿”,丈夫没有话语权,网友:孩子养废了
- 孩子长大后孝不孝顺,在他小时候就有苗头,这两个特征很明显!
- 若放开生育限制,你会生几个孩子?90后的回答出奇的一致
- 宝宝出生“头3年”是关键,父母做好3方面,孩子智商会更高
- 真正格局大、有远见的家长,会经常跟孩子灌输这些思想,你说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