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二 )


其实这样反而容易给孩子带来不良暗示 , 仿佛入园是一件痛苦不堪 , 被迫接受的坏事 。 而如果因孩子哭闹就放弃入园 , 那孩子只会抓住你的软肋 , 以后「以哭为王」 , 之后只会以更激烈的哭闹来威胁你 。
温柔而坚定地跟孩子说再见 , 然后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吧 。
也千万不要一步三回头地上演琼瑶剧 , 更不要趴在教室窗外当「偷窥族」 。 分别以后 , 该上班上班 , 该回家回家 , 送完孩子就别再惦记这事了 。 因为你越惦记 , 就会关注到更多孩子的坏情绪 。
跟孩子一样需要克服分离焦虑的 , 其实还有你自己 。
好好说再见 , 日常技巧很重要
孩子入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文章图片
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 关键并不是在入园分别的那一刻 , 而是要在入园前、入园时和接园时 , 都做好准备工作 。
入园前
1.提前打心理预防针
孩子不愿意入园 , 除了害怕跟爸妈分开 , 还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
熟悉的环境更能带来安全感 。
所以 , 入园前 , 多带孩子去幼儿园附近转悠 , 有机会的话 , 进去园内参观 , 了解班级的设施和园区环境;也可以多与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哥哥姐姐们聊天 , 听他们讲讲幼儿园的日常;通过阅读有关幼儿园的绘本 , 提前熟悉幼儿园生活 , 增加对上学的心理期待 。
2.提前练习 , 角色扮演
从现在开始 , 日常生活中 , 有意地逐步延长父母跟孩子分离的时间 , 例如找借口暂时离开买东西 , 出去办事等等 , 在这种渐进式分别中练习告别 。
同时建立分别小仪式 。 可以是一个大大的拥抱 , 也可以是一个魔法亲亲 , 建立你跟孩子专属的仪式感 。 让孩子熟悉这个仪式 , 知道每次分别都是短暂的 , 爸爸妈妈很快就会回来 。
还可以跟孩子玩一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 不同的是 , 让孩子扮演老师、爸妈 , 来对付难缠的哭闹宝宝(大人扮演) 。 在角色对调的过程中 , 让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自我心理说服」 。
入园时
起床后一鼓作气 , 保持愉悦的心情 , 快速收拾后就出门 。 在家磨蹭的时间越长 , 孩子越不愿出门 。
送院时不要全家出动(最多爸爸妈妈一起) , 人多势众 , 弄得上战场般 , 孩子会更矫情更不愿分开 。
走去幼儿园的路上 , 不要一味跟孩子说「别害怕」「要听话」 , 而是多聊聊开心的事 , 或者给孩子讲讲从前爸爸妈妈上学时的趣事 , 避重就轻 ,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
到达幼儿园后 , 主动跟孩子做三个介绍——
介绍新老师 , 告知遇到事情可以请老师帮助 , 减轻他的陌生感;
介绍新朋友 , 有一个可依靠的小伙伴能带来更多安全感;
介绍新环境 , 帮助孩子发现教室里有趣的区域或玩具 , 引导孩子融入新环境 。
告别时 , 温柔、坚定、不回头 , 千万别踩前面提到的四大雷区 。 用一个大大的拥抱和魔法亲亲 , 让孩子感受到爱意和安全感吧 。
孩子入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文章图片
接园时
一定要按时接孩子放学 , 言而有信才能减少孩子第二天入学的阻力 。
接园时 , 多问正面导向的问题 , 不要问「今天哭了吗?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和小朋友闹别扭?」 , 而是多让孩子描述幼儿园好玩的区域 , 有趣的新鲜事 , 唤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 。
经历了一天的分离焦虑 ,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爱的补偿 。 所以晚上一定要留出时间 , 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 可以多玩能够开怀大笑的游戏 , 释放压力 , 能量续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