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我有个阅读公号的怪癖,看一篇文章,先拉到末尾看评论,评论区反馈好的话,再回过头来细看原文 。
在“家长会了么”上周的一篇推送里,有一则评论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篇文章是要说明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文章图片
站在这则评论的立场,我下意识地推导出几个原因,但也不确定是哪一种:
是文章水平太差、文不达意?
【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还是评论者又犯了“被输出依赖症”,一定要在开头或结尾看到某种观点?
仔细阅读原文后,我发现这是一篇人物故事,以写实白描的手法将“双减政策”之后艺体类培训班的现状呈现出来 。
至于中心观点,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普通人会看到——还是老老实实学习最稳妥不累;
“学困生”家长会看到——除学习外还有其他通往罗马的道路;
培训机构老师会看到这份职业的意义和自我价值;
金主投资人会看到艺术培训行业潜在的大把商机……
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文章图片
如果硬要加一个观点,不免有带节奏的嫌疑 。世上的许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存在即合理 。
很多时候振臂一呼并不会带来什么改变,仅仅是情绪宣泄罢了,反而是客观描述更能贴近现实,带给读者深思,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共鸣 。
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文章图片
我周围有不少见缝插针刷亲子教育公众号里的妈妈,大多工作很忙,没时间系统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又总想从关注的公众号里学到点儿什么,所以需要很硬的观点输出,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隐晦输出观点的内容,往往容易忽视 。
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文章图片
这种热衷于接受观点、忽视思考探索过程的“被输出依赖症”,实则不值得提倡,不仅容易被别人带节奏,且无助于自身的成长 。
遗憾的是,类似于“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的疑问,在各类题材公众号的评论区并不罕见 。
这种现象在现今的“快餐阅读”时代并不少见,当被高强度的工作“压榨”了一天之后,大部分人没有心情阅读大段文字,更别提是厚厚的书籍了 。
以微博的140字小短文为典型,各种段子“趁虚而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短视频更是以绝对强势的姿态闯入日常生活 。丰富的影音刺激逐渐取代了枯燥的文字,让人沉醉其中 。
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文章图片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离慢阅读时代越走越远,只期待答案而不再在意过程,慢慢放弃思考呢?
“文化入侵”
东西方文化的叙事方式有着明显差异 。东方的故事讲究意境,高手能人不在于表面强大,而在于精神强大 。
西方文化则不同,所有的事情都喜欢搞二元对立,以直白的方式直接了当地告诉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好莱坞产业,美式电影刨去打斗和特效,剩余的内核都是西方ZZ正确那一套,还生怕观众看不懂,要不厌其烦地重复提起,颇有点画蛇添足说教的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