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二 )


举几个高评分电影的例子,从故事的角度来说叙事结构确实合理,引人入胜,可剧情为之服务的内核却是简单明了 。
《肖申克的救赎》——自由
《阿甘正传》——家庭
《泰坦尼克号》——爱情
《阿凡达》——环保
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文章图片
文化产业是一种最有效的思想渗透,自从好莱坞电影引进以来,国产片被美国的工业电影冲击得毫无还手之力,随之而来的是我们越来越习惯接纳美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快餐,不喜欢辩证思考问题,总期待着别人直接告诉你结论 。
“技术入侵”
另一项技术带来的变革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算法的改进让那些资讯类APP越来越“懂”我们 。
经常网上购物的人常有这样的体验,明明自己还没搜索具体关键词,购物类APP就给自己推送了最近预期要购买的商品 。不少人甚至怀疑是手机被监听了,隐私完全暴露在商家视线内——这其实都是算法精进后,通过大数据实现的 。
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文章图片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我们也可以有1对1的私人定制服务 。很多人每天上班已经够累了,闲暇时如果还看一些有深度的东西,脑子实在转不过来,更何况有些时候看到的东西和自己观点不合,那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就抄起键盘扔过去 。
有了算法推送就不一样了,刷到的视频都是自己想看的,观点都是与自己相符的,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总有人把你舔的舒舒服服,越刷越爽,简直嗨到不行 。
但这种“奶头乐”真的对自己有益吗?
智能化的推送让人放弃主动思考;只推送自己喜欢的,让人容不下与自己不同意见的观点 。我们就这样一步步地落入了温柔的陷阱,最终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只接受他人观点输出;掩耳盗铃般地拒绝不同观点,最终困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之中 。
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文章图片
情绪容易被唤起
逻辑思维则相反
从脑解剖学来说,人们的情绪主要受杏仁核控制,而逻辑思考的部分则由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 。
情绪脑由来已久,早在智人种还未分化之前,情绪脑就已经形成 。西方谚语中经常把情绪、焦虑和烦恼比作“猴子” 。原因就是情绪脑经常冲动不受控制,有着动物性的一面 。
当然情绪脑的冲动有着进化学上的意义,因为与本文无关就暂且按下不表 。
逻辑理智脑的出现和发育则相对较晚,剑桥大学神经学家彼得·琼斯的研究表明大脑皮层在30岁仍在发育,这对人们以往界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界限提出了挑战 。
公众号|当一个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她是在等着看什么?
文章图片
正是因为理智脑的形成晚,终身都在发育,我们日常的行为逻辑一般都是看感觉而不是重思考 。
说完大脑,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亲子教育号 。自媒体流量为王的规则就注定了宣泄情绪、输出观点的文章要比理性讨论、讲述事物内核的文章阅读量更高,更受人欢迎 。
比如最近的“双减政策”,凡是跟风制造焦虑,说有钱人可以请1对1在家补课的,都能激起评论区热烈讨论 。而冷静分析政策、寻找出路的评论区则门可罗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