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 二 )


三、孩子对归属感有强烈的需求
既然孩子是社会的产物 , 他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孩子有归属感 。 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于他有没有归属感 , 这是他的基本需求 。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定位 。 从婴儿期开始 , 他就忙着用各种方法确定他是家里的一分子 。 通过观察和一次次行为的成功 , 他能够确定吗?不是通过言语的方式 , 但是很明确?“噢!这样能让我有归属感 , 这样能让我受到关注” 。
他选择用这些方式去满足他的基本需求 。 这个方式便成为既定目标 , 进而形成他的行为基础 , 也就是他的动机 。 期望有归属感是他的基本需求 , 而他计划满足基本需求的方式 , 就成了他的既定目标 。 因此我们可以说 , 他的行为有目标导向 。 孩子们并不能察觉和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隐藏的动机 。
所有他用来寻找自身价值感的方法 , 都是他通过直觉找到的 , 而不是通过理智推断决定的 。 他的行为源自内在动机 , 他从一次次的尝试和错误中学习 。 他会不断重复那些让他感受到自身价值和归属感的行为 , 而放弃让他感到不受关注和孤独的行为 。 根据这个指导 , 我们就会有引导孩子的方法 。 然而 , 我们还需要知道孩子想通过什么具体方式获得归属感 , 这样就可以避免陷入多种陷阱 。
孩子:挑战
文章图片
四、孩子的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
孩子是观察的专家 , 但在对观察到的事情进行理解解释时 , 却容易产生错误 。 而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时 , 常常使用的就是这些错误的理解和定论 。
孩子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 , 从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 并据此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向 。 从童年起 , 孩子们就必须学习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和应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 。 孩子的天性是他们的内在环境 , 一岁前 , 孩子们用大部分时间学习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 。 他们要学会手脚协调等 , 移动自己的位置 , 拿到想要的东西 , 他们学习怎样让身体各个部分按照大脑发出的指令自如行动 。
他们观察、学习 , 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等接受各种信息 , 进行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 慢慢长大后 , 他们开始学习利用自己的智慧做事情 。 通过一次次的经验 , 包括成功和失败 , 他们对自己的内在环境进行认知和调整 , 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 遇到障碍或困难时 , 他们要么调整 , 要么放弃 。 有时候 , 当孩子们面对某个短处 , 他们甚至会发展出自己的特长(也有可能会矫枉过正) 。
孩子:挑战】我是幸福孕孕 , 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 家庭教育指导师 , 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 。 欢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