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猪的家庭|每个人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 三 )


就像《解码青春期》一书中写的:
“当一个孩子不断地推他的父母 , 挑衅他的父母 , 不断地做这个测试的时候 , 其实他就是想看看父母爱不爱自己 。 ”
该书的作者乔西·西普也曾是一个叛逆少年 。

作为一个孤儿 , 他曾辗转过多个寄养家庭 。
每次被送往寄养家庭时 , 他就会捣乱、惹祸 , 用各种方式激怒养父母 , 并暗暗计算 , 多少天后自己就会被赶走 。
直到遇见了一个无论他怎么调皮、恶作剧 , 都愿意包容、接纳他的养父 。
当他酒驾被捕后 , 养父对他说:
“你视自己是一个麻烦 , 但我们视你为一个机会 。 ”
正是这句话 , 让乔西下定决心改变 , 最终成为一个研究青少年问题的专家 。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矛盾且迷茫的 , 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 但作为曾从青春期走过的父母一定还记得:
我们需要的 , 不是一个在言语和行动上战胜我们的敌人 。
而是一个懂得示弱和共情的朋友 。
也只有听见了孩子叛逆背后的呐喊、斗争背后的呼唤 , 父母才不会跟孩子剑拔弩张 , 斗得两败俱伤 , 孩子才能平稳度过动荡的青春期 。


图片


图片

无条件地和孩子并肩而立
才会赢得他的心
我很喜欢作家刘娜分享的一个故事:

一位叫“劲姊”的妈妈 , 有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儿子 。
中学时 , 她多次被老师请到学校 , 以至于一看见老师的号码就紧张 , 可她没有因此而指责、打骂儿子 。
有一次 , 老师又打电话给她 , 说儿子伪造走读证 , 多次混出学校 。
当时妈妈正在另一座城市出差 , 向老师说明情况后 , 立即出发 , 终于在晚上10点赶到了学校 。
见到儿子时 , 他正在走廊上罚站 , 妈妈没有冲上去教训他 。
而是问他吃过饭了没有 。
儿子摇了摇头 , 妈妈便把路上给儿子买的饭菜递给了他 。
学校给出的处罚结果是停课三天 , 记过处分 。
三天里 , 妈妈一句话也没提这件事 。
直到第四天 , 送儿子去学校 , 到了门口才问他 , 你说说都是怎么和保安叔叔斗智斗勇的 。
儿子笑了 , 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
倒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 就是出去走走 , 买杯饮料 。
妈妈听了 , 说了句:“何苦呢 , 一个人的档案是要陪伴终身的 , 要珍惜自己的荣誉 。 ”
又顺便告诉他:
“妈妈眼睛不好 , 那天赶去学校 , 心里又急 。 晚上开车上高速 , 万一出点事 , 你日子怎么过呢 。 ”
从那以后 , 儿子就再也没给妈妈添过乱 。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写道: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 , 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 , 先和他们站在一边 。
青春期的孩子 , 是听不进去道理的 。

甚至有时候 , 父母越是讲道理 , 和孩子之间的那堵墙就越厚:孩子会觉得父母只是想快点解决麻烦 , 而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感受 。
这时候 , 再正确的道理都没用 , 反而会弄得僵持不下、两败俱伤 。
倒不如怀着一颗有爱、理解、等待和接纳的心 , 时刻提醒着自己:
我们做的一切事情 , 都是为了赢得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