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双减”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做到这三点的孩子将脱颖而出( 二 )
别人迷茫时,他已经朝着自己设定好的目标奔跑冲刺 。
谁能获得最后的胜利,结果不言而喻 。
身边一位从事了二十多年教师工作的前辈曾无比感慨:
“那些需要父母老师推一推才学习的孩子,刚开始还学得进去 。可时间一长,孩子自己没有动力学,再推再催,效果只会越来越差 。
“甚至到了高年级,青春期,想要靠外力推着学,往往会更容易出现厌学、关系恶化的问题 。”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
只有那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真正渴望跑到终点的孩子,才能坚持不懈跑到最后 。
文章图片
是什么,在一点点毁掉孩子的内驱力?
发展心理学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有主动学习的本能和欲望 。
对知识的好奇,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来源 。
可一份调查结果却让人为之诧异:80%以上的中小学生有厌学倾向 。
这是为什么呢?
中华校园感恩励志教育演讲团首席演说家徐望华老师一针见血指出:
“父母不承认孩子心中有个‘发动机’,认定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必须由父母来推来拉,软硬兼施,否则他们就不会前进一步 。”
分享一个著名的“德西实验” 。
1971年,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找到了一班学生,对他们进行三个阶段的实验 。
第一阶段,所有学生都在实验室里解趣味智力难题,没有奖励 。
第二阶段,学生分为两组继续解题,一组每解一题就奖一美元,一组则没有奖励 。
第三阶段,自由解题环节,解不解题都没有奖励 。
整个实验下来,德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些曾被奖励过的学生,在自由解题环节反而没有兴趣和动力参与;
而从头到尾都没被奖励过的学生,反而愿意花更多时间去解更多的题 。
这也是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承诺的“你考多少分就奖你XX”,并无法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
因为过分注重奖励,孩子的学习目标被迫转移,注意力自然就不在学习之上 。
一旦没有条件做交换,他也就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
此外,徐望华老师还说:“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是导致孩子产生厌学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个叫阿衍的男孩 。
从小父母对他要求特别高,总“逼”他要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 。
【家庭教育|“双减”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做到这三点的孩子将脱颖而出】乖巧懂事的他,为了让父母满意,也试过无数方式“逼”自己,可越学越吃力,越痛苦 。
文章图片
甚至“逼”到最后,他解不出老师布置的题目,整个人对学习无比抗拒 。
文章图片
孩子从不缺乏学习内驱力,只是外界给了他太多负面体验,导致他本能地把“学习”和“不愉快”联系到了一起 。
直到最后,仅有的学习动力被无情地磨灭掉 。
取而代之的是对“学习”彻底的绝望 。
文章图片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是智慧父母的必修课
- 行程卡|行程卡带“*”会被隔离吗 行程卡带星号要核酸检测吗
- 到了孕晚期,这几个“卸货”的信号,孕妈们要注意
- 备孕干货来了,正在备孕的你别慌,学会找准排卵期“好孕”来得快
- 无影手奶爸|“无影手奶爸”抱着娃“偷吃”雪糕火了,娃就说是不是玩不起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萱萱|伺候儿媳坐月子,三方面要多忍让,是诱发“婆媳矛盾”的关键点
- 母则刚|“生二胎你后悔吗?“听听下面妈妈们的回答,让你很感动
- 什么|摊上个“邋遢”的婆婆是种什么体验?过来人:真后悔月子没在娘家
- 若不想与脾虚“沾亲带友”,改3习,戒2物,脾胃慢慢变“强壮”
- 飞鹤再推新品星飞帆卓睿 唤醒宝宝天生“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