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宣专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二、三章)( 三 )


第二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 , 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保护措施;情况严重的 , 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报告 。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 , 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
第二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 , 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无正当理由的 , 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照护 。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确定被委托人时 , 应当综合考虑其道德品质、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与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联系等情况 , 并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 。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 不得作为被委托人:
(一)曾实施性侵害、虐待、遗弃、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有吸毒、酗酒、赌博等恶习;
(三)曾拒不履行或者长期怠于履行监护、照护职责;
(四)其他不适宜担任被委托人的情形 。
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将委托照护情况书面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和实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 加强和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的沟通;与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 , 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 , 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 。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到被委托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幼儿园等关于未成年人心理、行为异常的通知后 , 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 , 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 , 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 。 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 , 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 , 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 , 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 , 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 坚持立德树人 , 实施素质教育 , 提高教育质量 , 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
学校应当建立未成年学生保护工作制度 , 健全学生行为规范 , 培养未成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
第二十六条 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 ,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 实施启蒙教育 , 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
第二十七条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 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 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 。
【社会|【法宣专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二、三章)】学校应当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辍学未成年学生进行登记并劝返复学;劝返无效的 , 应当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