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吗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治理

近几年来,有关于未成年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对于未成年犯罪有人建议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承担自己的责任,那么,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吗?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治理?下面小编就来说说。
未成年人犯罪|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吗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治理
文章图片
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吗
日前,大连一名年仅10岁的女童被害身亡,杀害女童的是一名13岁少年,有关于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引发了讨论,其实并不能由个别案例决定,单纯降低刑责年龄也非周全之策,降到任何年龄都可能存在漏洞。教育孩子,监护人不可缺席,更不能虚置责任,必须追问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是否该担责。
关于这个问题,一些网友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按照年龄划分刑事责任能力,一刀切的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或者一刀切的将十四周岁以下的人划分在刑事责任能力之外,都不科学。
建议将未成年人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纳入立法。
以年龄作为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标准,虽有普遍性,但不能解决特殊个案。现有刑事责任年龄制度,难以应对14周岁以下、心智早熟的低龄犯罪人。
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应当将行为人的年龄和生理发育、心理成长和智力水平结合起来综合考量。
对于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实施的伤害、杀人、性侵等犯罪,亦是如此。
简单点说,如果未成年人具备了性侵的生理能力,那么,他就相应的具备了实施性侵犯罪的责任能力。而不能教条的以年龄为界限。
当然,刑法是把双刃剑,盲目扩大适用范围,严刑峻法,可能会与立法的初衷背道而驰。需要在立法确定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前提下,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谁家孩子谁抱走。孩子犯罪,主要责任在家长。
未成年人的犯罪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家风和家教。真正和谐、温馨、幸福的家庭教育,不会培养出来违法乱纪的未成年罪犯。
在讨论立法的同时,打击未成年人犯罪,还要增强家长的责任,重视家风和家教。从根源上进行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吗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治理
文章图片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治理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触目惊心,令人唏嘘不已。有人担心他们重返校园后会侵害他人,有人觉得他们作案后直接重返社会缺少中间监管环节,也有人认为他们不会被社会轻易接纳,会受到歧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在10月21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提请审议,回应了这些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应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吗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治理】加强教育、消除不良因素
修订草案在厘清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关系的基础上,构成一般预防,从加强教育和正面引导、及时消除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两方面入手,规定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学校、政府、司法机关、社区等各自的预防职责。
未成年人已经出现不良行为——及早干预
修订草案将现行法律规定中明显已经构成治安违法的行为移入严重不良行为,增加实践中未成年人容易和经常发生的其他不良行为,并从及早干预、防止其进一步滑向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规定了各责任主体应当采取的具体干预措施。
严重危害社会——教育矫治
修订草案根据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以及未成年人容易和经常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对严重不良行为进行重新界定和列举,以便于实践中能准确识别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