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谈新人配不配有生活 李雪琴脱口秀嫁得好

1号文 议论文 一类上 48—50分
“空心”才能“实心”
我们如今都是饱和的“实心球”,娱乐八卦充斥着方寸之地,柴米油盐房价物价加重着生命的砝码 。我们如今都是“空心人”,饱腹却没有“饱读诗书”,狂热的兴奋后只是夜间空空寂寞,被一切“掏空” 。我们“太空”,只剩下易碎的糖壳;我们又太“实”,只是满絮其中 。
看似矛盾,实则相洽,因为太“实”,所以太“空” 。如诗人劝勉,把心中的杂念与世俗之气清空,填上信仰与知识的铅注,我们拒绝“空心” 。
“感觉身体被掏空”,曾一度火于年轻人中 。跑完了八百米感觉被掏空,赶了一天的工作进度,感觉被掏空……“掏空”的是我们所存无几的元气与力气,这是现代人与信仰,或是自然等失联后的不堪一击 。没有信仰注入,谁又会体会到“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涵?如程开甲、郭永怀等人,他们有信仰为活力源泉,只身赴往罗布泊与世隔绝十多年,只为一声巨响 。因为心中的目标,他们携上沉甸甸的赤子之心,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现今也有“塞罕坝”“毛乌素”精神,皆昭示着信仰的力量注入——“百二秦川终属楚,三千越甲总吞吴!”而之所以“空心”,不正是离这种力量太久了吗?
被乱花迷眼,被浮云遮身,社会高速发展,填充我们心灵的不再是孔孟之道、修身之术,更是一种娱乐精神,社会“丧”文化 。狂热的粉丝们挤破了浦东机场的玻璃,网络上键盘侠的层出不穷,世间上演着多少嬉笑闹剧 。心中无根,心中无“实”,大家只是上演一场又一场的狂欢——双十一的“剁手”,某果旗舰店门前的长队,虽不否认市场经济与科技带来的变化,但“勤俭持家”的内涵空了,与家人常联系,“海内存知己”的心空了,徒有外物,那又奈何 。
虽不要求每个人做到佛性禅心,明白“空即是色”,或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不是刻意去追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心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生命境界 。而是在这个洪流涌动的时代,不像浮萍一样,轻而无根,不让巨浪刷走内心残存的精神圣地 。但是我们要多抬头,仰望星空之际,让信仰加重生命的质量,或让对自然的感知增添生命的灵动 。将“空心”填实,如《经典咏流传》里观众的哼唱,或是《见字如面》里的热泪盈眶 。是颜书外展时的质问,是故宫里每个人的倩影 。这些都在填实我们虚置已久的内心——文化共鸣,精神长存 。
只有人“实”了,国家才“实”,我们发展的步伐才更加坚定 。“清空”浮躁,“填实”内心才是真正要做到的 。我们拒绝做“空心人” 。
(本文在众多考场文章中能够“脱颖而出”,很大的原因是文章写得干净利索,思路异常清晰:作者劝诫大家只有“清空”心中的凡心杂念、世俗之气,才能让坚定的信仰、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完美的生命境界、优秀的传统文化“填充”进来,让个人成为一个“精神充实”的人,而只有国人精神充实了,国家发展步伐才能更加坚定 。在众多拖泥带水、虎头蛇尾的考场作文中,这篇文章就难能可贵了,同时作者的立意也非常高远 。)
2号文 议论文 一类中 46分,
清空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心仿佛更重,也更空了 。
人心重,那是因为当今的生活下,人心更被外在的事物所占据,或名或利,或财或物 。前日在网络上走红的“流浪大师”沈巍,他因热爱读书学识渊博这一违背了人们以往对流浪汉的刻板印象和读书人形象,而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 。因此,不少网络主播争先恐后与其拍照录视频,以求得更高的网络人气 。这么一场闹剧,警示着人们对当下网红文化进行反省和思考,人心在这样的社会文化影响下,变得沉重,人们总想着出名吸粉收赏钱 。也难怪,有诗人劝勉人们把心“清空” 。再想想那些利益熏心而售卖假货的无良商家,这样把心清空的建议可谓是真诚可贵了 。把心清空,清的是内心的浮躁、欲望、恶念 。这样,才能回归淳朴的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