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江湖上流传的带娃方法,竟然都不如爸爸的自成一派( 六 )


我在北京户外活动圈子里算是比较早接触这个领域的人,户外活动经验还算丰富,没想到有了孩子之后这些经验都派上了用场。我经常安排全家人或去爬山,或去露营,或选择一条没人走远的路探访遥远的其他城市,体验当地的民俗、人文、地理。冬天,在空无一人的山谷里露营,点起几个小时的篝火,体会最真实的大自然。
带娃|江湖上流传的带娃方法,竟然都不如爸爸的自成一派
文章插图
一家人的户外时间
现在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我每周会带儿子去户外骑自行车,不久前我们还绕着北京环二环绿道骑了一圈,一边骑我一边给儿子解释二环边上的风景和古迹,还顺手拍了拍视频。
学历不是唯一的筹码
我也会送孩子去上课外班,目的是让孩子多多体会不同的方向。我把课外班分为两种,一种叫兴趣班,一种叫特长班。“兴趣”就是只享受过程,不追求最终的结果,而“特长”就是要不断地拼成绩,打比赛,明确地追求晋级。我对孩子们以尊重、观察和散养为主,送去上课外班后我会观察他们,如果他并不抗拒,但是投入的热情也不高,那就放弃。我并不纠结于“半途而废”是不是会娇惯孩子,也不想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
但是我在教育上很理智,我会为了孩子倾尽全力,但不会因为教育就透支所有家庭成员的时间和精力。女儿现在在少年宫上兴趣班,当时报名这个名额十分难抢,我那时一直盯着手机愣是给抢到了。我们也给女儿上过马术课,她很喜欢,但搬家后离练习马术的地方太远了,每周又只上一节课,权衡下来时间成本太高,我就忍痛给她把马术课停掉了。
我平时也很留意孩子们对什么特别感兴趣,尽我所能协助一把。有一次儿子无意中说起想去冰上露营,我就马上着手筹备。女儿去上体能课,我都会全程录像,回来后跟她讲讲她哪里做得不够好,应该怎么改进。
我觉得孩子是我的福报,虽然他们成绩没有出类拔萃,也没有特别耀眼的特长,但是他们健康、快乐且关系很好,他对他们的未来并不担心。要说我的焦虑,可能更多是在创业上的而不是在孩子教育上。牺牲工作时间来换取家庭里的陪伴,工作层面就做得不怎么好了。
因为在不断地创业,我见过的人与事很多。我会根据社会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我是“70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我毕业的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高学历,但我并不迷信学历是万能的。一些文章在提到中产焦虑时会说,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其实是在焦虑如何通过教育这个过程来保证阶层不下滑。我觉得这种观点很狭隘——它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阶层歧视。
现在大学学历贬值得厉害,做什么工作与拥有什么学历没有必然的联系。接下来的20年,工作与学历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弱,现在的年轻人中已经有了这种趋势,路边卖奶茶的小伙子很有可能是本科毕业,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以前我们认为高学历对应的工作,比如图书编辑、工程师、技术开发人员等,现在他们的收入与学历并不成正比关系。未来服务业在GDP的占比会更重,从前我们认为高学历对应的工作也不会有那么多了。不是不用追求高学历,而是没有必要把孩子唯一的筹码都压在学历上。有时间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兴趣、眼界与性格的培养上不是更好吗?
连续创业的这些年,是乐观一直在支持我,我也很想把我的这种乐观传递给孩子。在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我的父母对我的成长参与很少,影响也很小,我现在积极参与育儿,是希望把我的乐观还有我擅长做的事传递给孩子,对孩子产生正向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