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被按“暂停键”,市场争议百亿估值( 三 )


以中车为例,株洲中车时代在2012年开始进行IGBT开发,2015年自己成立了晶圆厂,2018年开始导入到物流、大巴上使用 。2019年-2021年,中车对其IGBT芯片进行改版,和Tier-1客户合作 。一位汽车芯片企业员工表示,中车目前的车用IGBT产品在国内厂商里质量是最好的 。目前已有整车厂对中车进行质量验证,未来有可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
战略意义大于营收意义
对于身处电动智能车潮头的比亚迪来说,分拆比亚迪半导体对于整个集团的战略意义更大 。
从战略上看,分拆一项并不怎么挣钱的业务,对比亚迪集团整体来说是件划算的生意,一方面,提高母公司市值,另一方面,开放供应链,寻求规模经济和生态合作 。
一直以来,比亚迪走的都是产业链封闭的道路,从半导体到电池再到整车 。比亚迪拥有汽车、电子、新能源和轨道四大业务板块,比亚迪希望各业务之间产生共振效应,促进整车业务的发展;也正在试图让每一个板块拥有独立造血的能力 。
在比亚迪入局半导体时,半导体行业还处于风投避之不及之地 。这一点,从比亚迪所收购的中纬积体电路(宁波)有限公司的命运可看出 。
比亚迪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10月,脱胎于比亚迪的半导体事业部 。当时的半导体赛道远没有现在这么火爆 。2008年,比亚迪以1.71亿元收购了中纬积体电路(宁波)有限公司,这是浙江省第一条6寸线 。后来,由于资金问题,2008年拍卖给了比亚迪 。
当时的参与者朱贻玮向《财经》采访人员回忆,当时投产后产品代工质量优秀,很快达到设备月产1万片产能 。但由于那个时候处于产能爬坡期,资金需求大,向当地银行贷款到期还不了,而投资者大股东企业在台湾地区又不能担保,几次都请不动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来企业调研寻求解决方案 。最后当地政府同意银行将公司拍卖 。
那次收购彼时并不为外界所看好,有媒体甚至称比亚迪在这个项目上至少要亏20亿元 。不过,如今回头看,这次收购对比亚迪发展半导体至关重要,为比亚迪在半导体上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创造了条件 。
对于一项并不被外界看好,并且需要前期巨额投入的业务,母公司的扶持至关重要 。但局限也逐渐显现,半导体业务一直是比亚迪的一项长期战略,芯片一直都不是一项能迅速挣钱的业务,意味着长期的高额投入以及很长的回报周期 。那么,一方面是不断投入和较长的回报周期对母公司是一种拖累,另一方面,每个环节很难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 。这对母公司来说,多少是一种负担 。
这一点在电池业务上相同 。如果以电池的分拆逻辑类比半导体,两者几乎沿袭着一致的路径在发展 。与宁德时代相比,独立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可以与汽车厂商合作,达到规模效应,这是比亚迪这样全封闭产业链很难做到的一点 。
电池业务的分拆被认为是比亚迪发展上市场化的分水岭 。2020年,比亚迪成立弗迪电池,一位比亚迪员工向《财经》采访人员表示,当比亚迪专注整车业务时,电池处于独供状态,自己供应自己,这导致了一是比亚迪电池的价格非常不市场化,“造车的事业部去找零部件事业部谈采购,价格比外面的市场价谈下来还要高一点”,这也加大了整车成本控制压力 。二是产品质量难以提升 。
而在宁德时代崛起后,这些制约因素更为凸显 。起了个大早的比亚迪,赶了个晚集 。前述员工认为,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加速了比亚迪电池的市场化,而这一因素也同样催化了半导体的分拆,“当电动车市场很小时,我们不会想到将这些业务分拆出去赚钱,但现在零部件供应市场这么广阔,为什么还只盯着竞争激烈的整车业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