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如何变得自信( 四 )


在成功者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 。在他们眼里,越是不可能做成功的事,越可能成功 。因为只有敢于去挑战那些别人所无法完成的任务,才能真正让自己脱颖而出,成为真的“职场英雄” 。
Lucy在一家电视台主持娱乐节目,在她工作的第二年,总监突然给了她一项任务,原来是让Lucy负责这期元旦的节目统筹 。Lucy做主持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但是她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只会做自己的工作,从没留心过身边的同事做事 。统筹是一个大管家式的工作,级别不高但是关系重大,需要维护广告商的关系和挑选合格的供应商 。Lucy担心自己胜任不了统筹工作,就一再向总监反映:“我的经验还不够,我怕胜任不了元旦晚会的统筹工作 。”结果,总监只好从新闻部借调来主持人当元旦那期的司仪 。到了年终时,总监对Lucy的年终评定是“工作能力一般,没有见过Lucy做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项目” 。后来,每逢重大的项目,总监都会用其他人换下Lucy 。
内向者如果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改变这种缩手缩脚的胆小心理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非常大的,越相信自己,你所能完成的工作就越多,做得也就越好 。去挑战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满足自己的自信心吧,这也是表现自我的一种方法 。在外向者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世界,通过适度的变通将这种自信表现出来,对内向者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
内向者比谁都讲究完美,追求完美是人类正常的渴求,但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因为现实生活中“完美”这个词的诞生原本就伴有缺憾,世界上本无完美之事物,如果你一味地将追求完美的茧一层一层地裹在身上,那么你最终也会栽在这重重的束缚之上 。无论是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追求完美 。可以说,能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也许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潜藏的目标,但是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受到完美的蛊惑,他们会在内心预设一个接近甚至就是完美的目标,然后不遗余力地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完美”成为生命中一定要承载的重荷,但是,这个目标却很难达到,渴望成功的巨大压力以及失败后的沮丧感,让内向者越发自信不起来 。所以,人生旅途中,内向者永远不要背负“完美”的包袱上路,否则你将永远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之中 。
内向者很多时候是完美主义者,因为他们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种审视的好处是内向者对自己更了解,坏处是对自己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对事情的规划也是高标准,严要求 。一旦太讲究完美,内向者就把自己带入了死胡同,因为对事物的苛刻要求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让他们总是处于不安和怀疑之中 。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 。很精辟地阐明了完美主义者的害处 。
在远方的城市里,来了一个老人 。这老人一看便知是来自远地的旅人,他背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包袱,他的脸上布满了风霜,他的鞋子因为长期的行走,破了好几个洞 。老人的外表虽然狼狈,却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论是行走或躺卧,他总是仔细而专注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 。老人的外貌与双眼组合成了一个极不统一的画面,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人们窃窃私语:这不是普通的旅人,他一定是一个特殊的寻觅者 。但是,老人到底在寻找什么呢?一些好奇的年轻人忍不住问他:“您究竟在寻找什么呢?”老人说:“我像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发誓要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 。于是我从自己的家乡开始寻找,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一个村落又一个村落,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 。”“您找了多长时间呢?”一个年轻人问道 。“找了六十多年了 。”老人说 。“难道六十多年来都没有找到过完美的女人吗?会不会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女人呢?那您不是找到死也找不到吗?”“有的!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女人,我在三十年前曾经找到过 。”老人斩钉截铁地说 。“那么,您为什么不娶她为妻呢?”“在三十年前的一个清晨,我真的遇到了一个最完美的女人,她的身上散发出的非凡的光彩,就好像仙女下凡一般,她温柔而善解人意,她细腻而体贴,她善良而纯净,她天真而庄严,她..”老人边说,边陷入深深的回忆里 。年轻人更着急了:“那么,您为何不娶她为妻呢?”老人忧伤地流下眼泪:“我立刻就向她求婚了,但是她不肯嫁给我 。”“为什么?为什么?”“因为,因为她也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