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怎么读 荼毒怎么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茶饮茶的国家 , 茶树原产中国西南地区 , 饮茶习惯不晚于西汉 , 始见于巴蜀地区 。
而“茶”的名称 , 在古代 , 对茶的提法不下十余种 。除了“草中英”“酪奴”“草大虫”“不夜侯”“离乡草”等谑名趣名 , 还有荼、槚、蔎、茗、荈、等等叫法和写法 。直到如今 , 茗和茶还可以通用 。

荼怎么读 荼毒怎么读

文章插图
今天小叶子给大家整理了一下 , “茶”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1“茶”字产生的历史脉络
在古代 , 可以代表茶的字有很多:
槚(jiǎ) , 是从木的古“茶”字 , 指茶树 。
荈(chuǎn) , 从草 , 是专指晚采的茶叶 。
蔎(shè) , 是古时四川西部茶的俗语 。
茗 , 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 , 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 , 现在与“茶”字通用 , 为茶的雅称 。
“荼(tú)”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 , 但古时“荼”字是多音多义字 , 不仅仅代表茶 。
最早明确“荼”字包含有茶的意义的是《尔雅》 , 晋代郭璞在注释《尔雅·释木》中“贾 , 苦荼”时注明:“树小如栀子 , 冬生 , 叶可煮作羹饮 。”这段注释说的就是茶树的特征 。
展开全文
由于茶事的发展 , 指茶的“荼”字使用越来越多 , 就有了区别的必要 , 于是从一字多义的“荼”字中 , 衍生出“茶”字 。
“茶”字
首见于唐代《本草》
茶字 , 由“荼”字演化而来 , 唐玄宗时期的《开元文字音义》一书将“荼”字减去一笔 , 定为单一“茶”字 。
陆羽在撰写《茶经》时 , 已一律用“茶”字 。从此 , 在古今茶学书中 , 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
茶树本为木本植物 , 将原来表示茶的“荼”字 , 减去一画 , 改“禾”为木 , 使之更名副其实 。这一笔之改 , 可谓改得恰到好处 。“茶”字拆开 , 就是人在草木间 , 草木乃是人生之本 。
现代除统一用茶字之外 , 间有用“茗”字言茶 , 但与历史上所谓“晚采为茗”的含义完全不同 。现代在用到“茗”字的场合 , 有文雅别致之意 。
2 “茶”字读音的确立
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荼怎么读 荼毒怎么读

文章插图
中国地大物博 , 民族众多 , 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 , 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 , 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
到了中唐时 , 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 , 后来 , 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 , “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 , 直至今天 。
在汉代以前 , “荼”字由于用法不同 , 应有两种读音:指苦菜的“荼”读“涂”;指茶的“荼”读“槚” 。
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 , 中国茶叶传至高丽 。唐贞观十五年 , 唐太宗为文成公主与藏王联姻的陪嫁物中 , 就带去了大批茶叶 。由于当时茶为“槚”字 , 所以藏语茶字的读音仍为“槚” 。
公元五世纪后 , 阿拉伯人陆续从我国西北边境以茶易货 , 所以波斯语称茶为chǎ , 俄语为cha-i;日语中的茶字与汉语相同 , 读音也是chá 。此外 , 印度语、巴基斯坦语、孟加拉语、斯里兰卡语都是chá , 甚至连葡萄牙语也读为ch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