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引导孩子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家长如何摆脱“身高焦虑”( 二 )
家长易陷入增高骗局或药物滥用误区
为了孩子能长高 , 张欣加入了多个线上长高讨论群 , 关注了多个相关贴吧 , 跟“同病相怜”的家长交流 。在这些“长高群”里 , 家长们有一个共识:学习有一辈子时间 , 长高只有关键几年 , 错过了就没机会了 。
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公众号今年4月发布的文章记载 , 每年春天 , 该医院内分泌科都会迎来一个就诊的小高峰 , 家长纷纷带着孩子到医院咨询长高的秘诀 。让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感到惊讶的是 , 一位病急乱投医的妈妈 , 为了孩子能长高 , 在一家私立医疗机构的忽悠下 , 不仅开了一堆高价药 , 还给孩子做了进口针灸、生物磁疗、穴位埋线等治疗 。一年下来 , 竟整整花了48万元 。
但经过黄轲的综合评估 , 这个孩子在“治疗前”估计自然生长也能长6厘米左右 , 这意味着砸下去48万元“重金” , 1年也就多长了1厘米 。黄轲表示 ,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身高越来越重视 , 一些不良机构就趁机钻了空子 , 家长要选择正规的医院 , 警惕陷入类似的骗局 。
尽管大部分负责任的医生都会主张尊重自然规律 , 尊重遗传规律 , 不要盲目追求越高越好 , 但部分“盼长心切”的家长 , 不顾超范围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健康隐患 , 掉进滥用药物的误区 。
赵洁女士的儿子被检查为生长激素缺乏症 , 医生建议其注射生长激素 。之后 , 她的女儿被诊断为性早熟 , 预测未来身高在159厘米左右 。在医生看来 , 这个身高属于正常范围 , 不必使用生长激素 。赵洁却希望借助药物为女儿的身高“美容” , 在被公立医院拒绝后 , 她拿着病历去民营医院购买了生长激素 。
赵洁说 , 在她参与的生长激素线上交流群中 , 不少家长拿着孩子在医院的就诊病例去小医院拿药 , 这其中不乏医生建议先对孩子进行观察和生活调理的情况 。
“我们是治病 , 不美容身高 。”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矮小、性早熟门诊主任医师刘静说 , 临床上生长激素主要应用于矮小症或性早熟 , 但不是所有身材矮小的孩子使用生长激素就一定有效果 。她表示 , 遗传身高占60%-70% , 后天因素占30%-40% , 适用生长激素的孩子只是少数 , 用生长激素“美容”身高 , 非常不科学 , 还可能产生副作用 。
中国儿科杂志发布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显示 , 使用生长激素后 , 运动增多时易引起股骨头滑脱、无菌性坏死 , 甚至严重的可致跛行 。采访人员搜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 , 有多起因为医院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治疗 , 导致就医者患上糖尿病 , 引发医疗纠纷的案件 。
重庆展望未来骨龄检测科研所每天能接到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骨龄片 , 暑期时每天能接到200多张 。所长徐永剑介绍 , 其中有不少孩子的骨龄被错误鉴定 , 孩子被认为性早熟 , 未来长不高 , 进而错误使用了生长激素 , 引起过度肥胖和情绪烦躁 。
“家长在决定是否要给孩子使用生长激素时 , 一定要问清楚医院使用哪种骨龄检测标准 , 或找专业的骨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徐永剑建议 , 目前骨龄鉴定标准五花八门 , 如果使用旧标准 , 或是医生专业水平不精 , 或者心术不正想推销药品 , 则极容易出现数据差异较大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用药 , 也是对其健康不负责任 。
- 小时候过新年穿新衣,现在新年你们会给孩子准备特别的仪式感吗?
- 父母|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6岁之前,别教孩子学画画!
- 孤独症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差怎么办?几个建议帮到你
- 说话晚、咬字不清?重视孩子语言障碍,别让语言迟缓耽误孩子一生
- 孤独症孩子的11种常见问题行为(附加应对方法),家长速看
- 天使科普:这些表现是孩子智力低下的早期信号,家长可以注意了!
- 天使课堂:儿童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