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再过几个月 , 女儿就要五周岁了 , 我就想着给她报了游泳的课程 。 上个周末带她去上课 , 可是课程结束的时候女儿却哭着让我换个女教练 。
之后我跟她交流了 , 为什么要换教练 , 男教练不好吗?
原来是教练在教女儿游泳的时候 , 教她憋气时女儿就是学不会 , 浮不起来 。 说着说着教练都没有耐心了 , 孩子急的哭起来了 。
我抱着女儿 , 听着她说游泳的事 。 跟女儿说:今天就到这里了好不好 , 我们先回家 。
回家后我在忙着自己的一点事情 , 到了晚上的时候 , 女儿在看着动画 。 看到我忙完了 , 女儿叫我和她一起看动漫 。 看了一会儿动漫 , 我跟女儿说:我们进房间吧 , 妈妈给你表演一下神奇的"憋气功派" 。 女儿说好啊于是我开始给女儿讲怎么憋气 。
我叫女儿示范一下今天学的憋气 , 女儿憋了一会儿气然后停下来 。 我问她怎么啦?她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呼气啊 。 我这才知道教练教女儿怎么呼气吸气可是没有跟宝宝说该什么时候换 , 孩子比较敏感就哭了 。
自从女儿的出生我就发现她的一些特别之处 , 慢慢的随着她长大 , 有时候会很情绪化 。 有时候说到什么也会敏感的就开始哭耍脾气 , 她谨慎小心 , 也害怕陌生人 。 对于陌生人有警惕性 , 还有对于路边的一些情况也比较敏感 , 比如汽车的笛声 , 会显得比较警惕 。
再长大一些的时候 , 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一些规则 , 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磨人的一件事就是挑衣服 。 有些事情如果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她就会在那里生气 , 如果我动过她的书本她会说:妈妈 , 你动过我的书了吗 , 我之前不是这样的顺序放进去的 。
所有的这些细节让我意识到我的孩子应该是属于高度敏感的儿童 。
文章图片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高度敏感"
心理学博士伊莱恩.阿伦是高度敏感儿童的研究专家 , 她在书中指出:
高度敏感儿童 , 他们更关注更多细节 , 他们似乎有这样的天分 。 有些人特别注意社交细节 , 比如:别人的情绪、表情或者关系;有些儿童会特别关注自然的变化 , 比如:温度的起伏、植物的特征 , 又或是和动物交流的特殊能力;有些能够表达非常细微的概念 , 具有幽默感和反讽力;还有一些人 , 当其他人正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而焦躁不安时 , 他们仍然能在新环境中保持警醒 。
是什么原因会让孩变"高度敏感"儿童呢
根据伊莱恩.阿伦的观点 , 有15%~20%的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 这种敏感性涉及很多方面 , 如噪声、气味、身体感觉(冷、热、肌肤触觉)、疼痛等 , 每个人的具体表现也不一样 。
那"高度敏感"的形成是什么原因呢?
(1)是否是基因和遗传
在大多数情况下 , 敏感性是可以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 , 对同卵双生的双胞胎的研究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 一对双胞胎出生后被不同的人抚养 , 即使很多年后 , 许多行为还是会相似 , 这证明行为至少是有遗传决定因素的 。
如果父母是敏感型的人 , 也有可能会遗传给孩子 。
文章图片
(2)环境原因
首先是我们家庭的教育方式 , 对于孩子个性形成、敏感程度的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 比如一个孩子 , 如果生下来就有一些敏感 , 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父母及老师的一些引导会变得更勇敢 。
我们知道敏感的孩子他对于很多细节都比较在意 ,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的多关心以及用一些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
- 让孩子变好要先“打击”?错了!锻炼“心理韧性”这样做才有用
- 孩子被嘲笑,是巧妙化解还是回怼?区别就在孩子的“情绪智力值”
- 越鼓励越不听话,别让“鼓励式教育”误区毁了孩子,父母要重视
- 喜欢把东西占为己有,孩子到了“占有欲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 天生“内向”的孩子,如何正确的引导?父母这3个行为很重要
- 这几种父母,容易将儿女养成“白眼狼”,希望你没在其中
- 父母“慵懒”,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为了孩子,请你勤奋点
- 想让孩子成“万人迷”?家长培养孩子“亲社会行为”不可忽视
- 父母过度的“控制欲”,只会成为孩子的灾难,父母应“管”住自己
- “内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一味逼孩子“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