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 ,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低声说话 , 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 , 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你的教育 。
文章图片
"KICK"原则帮助孩子平静
研究表明 , 低音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 做到全神贯注 , 同时可以在低声中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 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降低原本高昂的情绪 , 从而平静下来 。
父母先是以心平气和的方式讲话 , 会达到一种先发制人的效果 。 孩子自然也会在自己的哭闹声中平静下来 , 从而更加冷静理智地分析问题 。 生活中 , 就有很多的父母忽略了这一点 , 当孩子哭闹时就大发雷霆 , 导致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 , 父母气得火冒三丈 , 孩子也还是不肯服输 , 最终导致亲子关系变得僵化 。
"KICK"原则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讲话 , 拉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 使得亲子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有效 。 低声说话 , 让孩子在众人面前具有自己的尊严 , 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理解 , 但或许是自己的要求不合理所以不能得到实现 , 这会让孩子更能接受 。
若孩子一哭闹就大声训斥 , 会让孩子一下子陷入到尴尬的境地 , 即便有些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 但是在众人的关注中没有台阶下 , 所以就会出现父母越是激烈地训斥 , 孩子越是哭闹得越大声 。
综上所述 , 父母在面对孩子哭闹行为时 , 一定要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 , 常说:"有理不在声高 。 "要想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 才能让沟通更加有效 。 那么 , 学会用"KICK"原则具体要怎么做 , 父母们不妨试试以下有三种方法 。
文章图片
远离大声训斥 , 学会"KICK"原则
批评孩子时降低声调
低声地批评孩子 , 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平静理智 , 从而思考问题也更加有逻辑条理 。 心理学家曾经对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 , 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 , 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 大人用低声调批评孩子 , 孩子更容易接受 。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中陈小春的儿子Jasper因为一直拿着喇叭玩 , 导致陈小春非常生气 , 批评孩子时的声音也不由自主的提高 , 然后越大声就越愤怒 , 最后越走越快 , 结果Jasper被远远抛在后面 。 委屈的Jasper带着哭腔跟爸爸喊道:"Canyoustopangrynow?"这件事让我们意识到想要用心平气和的方式讲话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 但是父母在对待孩子这件事情上 , 一定要有耐心 , 镇定地面对孩子的哭闹 , 才能给孩子带去幸福 。
使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
降低与孩子讲话声调的同时父母也要注意自己所采用的措词使用 , 千万不要用语言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 。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是巨大的 , 它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自我怀疑 , 变得胆小害怕 , 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创伤 , 产生一种抗拒逆反的心理 。
综艺节目《家政女皇》中 , 有一期节目中提到了父母要学会"戒吼"的问题 。 中科院一位心理博士罗静这样说:"吼其实是一种语言暴力 , 你这是在教会孩子 , 我声大我就有理 。 孩子以后长大了 , 他也会模仿 , 他也会学习 。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 , 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叛逆 , 甚至会慢慢丧失失去是非的能力 。
认为吼叫是教育孩子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 真正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 是父母能冷静下来 , 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 , 用绵绵细语 , 将你的人生智慧慢慢的灌输到孩子的脑中 。
- 孩子打游戏专注,学习就走神?是“注意力品质”出问题,要重视
- 孩子背东西3秒就忘?掌握“组块策略”,孩子也能快速记忆
- 一遇到挫折就变“颓”?孩子“心理韧性”差,用这3步就可以改善
- “赏识教育”就是使劲夸孩子?大错特错,这样做只会毁了孩子
- 孩子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解“自我效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 孩子很完美却不受欢迎?懂出丑效应,“优秀”与“讨喜”才能双赢
- 孩子犯错家长公开数落,家长的“羞耻教育”,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
- 孩子总“黏人”?别轻易阻止,允许“适度依赖”孩子才会更独立
- “我的辛苦都是为了你”,利用“负罪感”管教孩子,只会得不偿失
- “二十码法则”:时刻“紧盯”孩子不可取,孩子成长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