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见过最弱的父母,是冲孩子“发脾气,讲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二 )


孩子|我见过最弱的父母,是冲孩子“发脾气,讲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文章插图
03 可令人不解的是,很多人都知道这些做法没用,但就是管不住自己,动不动就做了出来。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可能是下面的原因:

  • 家族传承
很多人复刻了自己小时候父母的做法,潜意识中会觉得,我的父母就是这么对我的,所以,我也会这么对你。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打骂孩子的父母,小时候都有被父母打骂的经历,这就是一种行为的传承,你意识不到,但真实存在。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A、B、C三只猴子,被关到一个笼子里,在笼子的顶部,放上几根香蕉。当猴子发现香蕉后,一定会去拿,这时,只要有猴子去拿,马上就会有高压水枪从笼子外喷射进来,三只猴子都会遭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三只猴子再也不去拿香蕉了,这个时候,把A猴子放出来,把一只新的D猴子放进去。当D猴子发现有香蕉时,它立刻爬上去拿,可是,B,C猴子会立刻把它拉下来,然后暴打一顿,久而久之,D猴子也不再去香蕉了。就是这样,旧猴子出来,新猴子进去,后面所有的猴子都形成了一个潜规则:香蕉不能拿!以上这个实验,就是一种传承,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但你潜移默化的就做了。
  • 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我们会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应该听我们的,如果孩子不配合,那就是孩子的错,我们没有错。
  • 不知道还有更好的方法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我们还真不知道如何处理,因为不知道,所以我们很容易着急,进而发脾气。
  • 评判他人是人类的天性
《人类简史》中说,八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一,我们喜欢讨论他人,喜欢评判外部的人和事,对孩子来说,冲他们讲道理正是我们的天性,我们习惯于对孩子进行评判。正是由于以上几点的影响,即使我们知道那样做没用,但仍然忍不住要去做。回过头来说我们的方法,之前说了,“鸡蛋里挑骨头”就是从孩子身上挖掘优点,发现亮点,然后拼命地表扬他,具体做法如下:
  1. 找一张纸;
  2. 用笔在纸上把孩子身上所有的优点全部列出来,越多越好;
  3. 针对纸上的优点,每天找一件事情,跟孩子某一个优点绑定起来;
  4. 说给孩子听;
  5. 坚持这么做。
不要觉得实在找不出来,比如,如果孩子的字写得实在难看,那总有某一个字好看吧,或者总有一个“横”写得够直吧;再比如,如果孩子拖拖拉拉,那总有某一个时刻是积极的吧;还比如,如果孩子经常不守时间,那总有守时间的时候吧。只要你怀着“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怎么可能找不到优点,如果你真心爱孩子,那就放心大胆的去找吧。
孩子|我见过最弱的父母,是冲孩子“发脾气,讲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文章插图
04 为什么这么做,孩子更容易配合,更愿意往积极的方向发展?1. 标签效应: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我有一外甥,平时懒懒散散,不喜欢做家务,有一天吃完晚饭,外甥主动把碗筷收拾了,姐姐无意间夸奖他是个勤劳的孩子。没想到,从那以后,外甥真就变得很勤劳,随着夸奖次数的增多,外甥似乎把勤劳这个标签牢牢地印刻在自己身上。这就是典型的标签效应,一个人为了维护这个标签,他的行为会自觉地往标签方向去靠。2. 关系中的水管理论:我们知道,想要让水在水管里顺畅地流动,需要水管是通的,对家庭来说,我们跟孩子的亲子关系就是水管。亲子关系好,无论你说什么,孩子通常会愿意听,可亲子关系不好,就算你说的是对的,孩子通常也不愿意听。而通过表扬、夸奖和鼓励,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亲子关系。回到文章开头,我当时告诉我的律师朋友:你就每天找一件事情夸奖他,要夸得有根有据,有事实就行,反正这个也是你擅长的。就这么一件小事,短短一个月时间,他就彻底“征服”了儿子,后来我听说,他儿子对他崇拜的不得了。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不爱学习,整天调皮捣蛋,可偶然有一天被老师表扬了,结果这些孩子瞬间变得懂事了,该学习学习,该干嘛干嘛。3. “渴望被认可”,是人最大的弱点:在工作中,我接触过几千名叛逆不听话的孩子,在他们中间,有殴打父母的,有诅咒父母去死的,有几个月不跟父母说话的......但,无一例外,只要父母愿意坚持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们,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孩子都会重归家庭,都会跟父母重建亲子关系。在我看来,从来就没有什么坏孩子,也没有什么叛逆的孩子,他们的“与众不同”只是想告诉全世界:“我很重要,我需要被关注。”如果你是那个关注他的人,那么请毫无保留的夸奖他,欣赏他,鼓励他。我很欣赏樊登讲的一句话:“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是父母塑造他行为最好的时候,而孩子做错的时候,是父母拉近跟孩子关系的最好时候。”想让孩子转变,那就请多夸奖他,想跟孩子拉近关系,那就请多理解他。做父母其实很容易,只要你真心愿意为孩子付出,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你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