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妈妈|孩子喊你“妈妈”变成“妈”,一字之差,暗藏着孩子心理上的变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家好 , 我是布谷妈~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你身后的孩子 , 以前还总绕着你转 , 嘴里“妈妈”“妈妈”喊个不停 。 但突然有一天 , 他朝你喊出:“妈 。 ”
这一声“妈” , 喊得猝不及防 , 让人毫无防备 。 那一瞬间 , 你心里空落落 , 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 因为你意识到:孩子长大了 。
孩子从喊你“妈妈”到“妈” , 这一过程 , 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呢?
一:语言和个性发展
心理学上认为:婴儿时期的记忆方式 , 主要是重复和模仿 。
孩子学说话时 , 从“啊”“哦” , 到能发出“ba””ma”这样的音节 , 他经过了无数次的观察和模仿 。 而为了更好地记住发音 , 他们说话一般都是使用重复的方式 。
这时候 , 不管说什么 , 他们都爱说叠词 。 比如“杯杯”“爸爸”“妈妈” 。 我们跟他们对话时 , 也会无意意地使用叠词 , 这样能让他们更好地学习 。
爱说叠词 , 几乎是小婴儿的独特个性 。
而在这一阶段 , 又是孩子和妈妈建立紧密的依恋关系期 。 我们难免会将“叠词”和“依恋”这种特殊的感觉联系起来 。
一听到小婴儿咿呀学语 , 我们内心那种被依恋、被爱和被无条件信任的感觉 , 就会随之而来 。
而到了3岁左右 , 孩子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 并且掌握的词汇量达到1000个左右 。
3岁以后 , 他们进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 说的话语也从单个的词 , 到多个词 。 由简单的句子 , 到有逻辑复杂的句子 。
这时候 , 他们基本不需要再说叠词来学习语言 , 而是彰显他“能说会道”的时候了 。 那小嘴八八的 , 说个不停 , 你都跟不上思路 。
而且在3-4岁 , 孩子会进入第一个“逆反期” 。这时候的娃 , 已经不再是那个软软糯糯的可爱小婴儿了 。 而是一个有脾气、有个性 , 能随时惹你生气的倔强小家伙 。
他不再处处需要依赖你 , 开口就是“我自己来” 。 你说啥 , 他总有一堆“不”等着你 。 他的世界里不再是你和爸爸 , 更多的是同学、老师 , 或者路边的猫和狗 。
偶尔 , 你还会听到那一声“妈妈” , 变成了“妈” 。
这时候 , 你不仅因为孩子的行为变化而惆怅 , 更因为孩子的语言变化而失落 。
孩子的口头语 , 由“妈妈”变成“妈” , 不仅是他语言学习发展的需要 , 更是他个性发展的结果 。 你也第一次意识到:孩子在与你分离 。
二:心理改变
除了语言的发展 , 孩子由叫“妈妈”到“妈” , 还有可能是自我概念的形成 。
《社会心理学》认为 , 孩子自我概念发展 , 要经历3个阶段:生理自我 , 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
①生理自我
这个阶段 , 一般是指0-3岁 , 正是孩子认识自我身体 , 探索世界的时候 。 在这一时期 , 他意识到 , 自己与外界是分开的 。 并且 , 自己的想法 , 与父母的想法也是不同的 。
虽然自我概念在3岁时基本形成 , 但他与父母建立了亲密的联系 。 他的世界里 , 父母也是占主要地位 。 此刻 , 父母是最亲近也最依赖的人 。
- 小时候过新年穿新衣,现在新年你们会给孩子准备特别的仪式感吗?
- 父母|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6岁之前,别教孩子学画画!
- 孤独症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差怎么办?几个建议帮到你
- 说话晚、咬字不清?重视孩子语言障碍,别让语言迟缓耽误孩子一生
- 孤独症孩子的11种常见问题行为(附加应对方法),家长速看
- 天使科普:这些表现是孩子智力低下的早期信号,家长可以注意了!
- 天使课堂:儿童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