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越好,孩子越不懂感恩?比起孩子,更该反思的是此类父母( 二 )


有时控制孩子 , 反而是父母无法“独立” , 在亲子关系中不断地找存在感和安全感 。
●复制上一辈的做法
还有一部分有着强烈控制欲的父母是受到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 。
当上一辈对自己有着很强的控制力量时 , 父母可能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习惯了这种模式 , 并把这当做亲子关系理所应当的状态:
承袭了上一辈的控制模式 , 认为“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对我负责的 , 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我以同样的方式负责” 。
●更正上一辈的做法
恰恰相反 , 也有一类父母 , 他们的上一辈是另一个极端 , 对这类父母的童年时代参与、陪伴极少 , 让这类父母极其缺少安全感 , 即使成人以后也无法释怀 。
所以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 , 父母们决定不让自己的童年遗憾在孩子身上重演 , 同时通过参与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 来修正自己童年时走过的“弯路” 。
对孩子越好,孩子越不懂感恩?比起孩子,更该反思的是此类父母
文章图片
03
保持三种界限 , 不让“控制欲”破坏亲子关系
●空间界限
空间界限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在亲子关系中留出适当的“中介距离”,让彼此感到舒服 , 而不让孩子在其中感到被压迫 。
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可以共处于“中介距离”较小的“亲密空间” , 也可以同时处于有简单交集的“公共空间” , 但是也要考虑到孩子成长的需求 , 尊重他们拥有“隐私空间”的权利 。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 , 他们需要有与自己相处的机会 , 才能静下心来整理日常的观察 , 学会同内心对话 , 这个对话的过程 , 能促进他们内心的成长和批判精神的养成 。
●心理界限
孩子在3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 慢慢地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 会对让自己感到不适的事或物说不 。
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心理界限 , 一再闯入界限 。
不由分说的替孩子做决定 , 不顾孩子感受的进行干预、包办 , 孩子就会感到局促不安 , 他们的哭闹、抗拒 , 有时只是为了维持心理的平衡 。
不要企图左右孩子的想法 , 可以给建议 , 做引导 , 但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要求他们完全服从 。
●情绪界限
别用情绪去要挟孩子 , 也别因情绪失控而惩罚孩子 。
有方法的父母 , 往往都是善于觉察自己情绪的父母 , 知道适当的时候按下情绪的暂停键 , “隔离”出一道情绪的界限 。
另外 , 当孩子闹情绪时 , 父母也别被孩子的情绪带着走 , 要在心中适当的退一步 , 跳出当下的场景 , 才能看到孩子简单表达之下的“求助信号” 。
对孩子越好,孩子越不懂感恩?比起孩子,更该反思的是此类父母
文章图片
结语:
宫崎骏在《悬崖上的金鱼姬》里有这么一句词:
“成长 , 是每个孩子的权力 , 也是他们必经的征程 , 或平坦、或崎岖 , 有悲欢 , 有离合 。 ”
充满控制欲的父母 , 抓住了孩子的生活 , 也把孩子成长的权力不断削弱 , 让孩子在需要经历的征程面前无法迈步 。
对孩子越好,孩子越不懂感恩?比起孩子,更该反思的是此类父母】无法通过成长来获取力量的孩子 , 只能永远寄生在父母的保护壳中 , 不能独立思考 , 不能独立表达 , 更没有办法拥抱自己“该有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