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观点 | 华爱华 :集体教学的价值不可替代,关键在于“有意义”

01
“有效性”与“有意义”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近年来 , 我曾到过不少教学观摩现场 , 听到过太多听课评课者的高论 , 也剖析过一些教学活动的案例 , 但是当我面对教师提出的“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时 , 我仍然无力为一线的教师指点迷津 。 我在想:为什么经历了无数次教学观摩和课例分析 , 教师们仍然不清楚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
1.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实际上 , 教师们对“有效教学”并非一无所知 。 教师们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是目标的达成度 , 而目标的达成首先需要目标具有合理性 。 他们能说出怎样的目标才是合理的 , 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应当如何设计 , 对诸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 活动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 要培养启发性提问的技巧 , 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等等 , 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
但遗憾的是 , 他们说归说 , 还是不会做 , 或者更准确地说 , 不是不会做 , 而是无论怎么做 , 总会被别人评出很多“问题”且无言以对 。 用来观摩的课 , 用以参加评比的课 , 往往是花了大力气由众人打磨出来的 。 有意思的是 , 不同的专家(广义)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可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 这使得教师们无所适从:究竟谁说得对?该听谁的?
由此 , 我隐约意识到两点:第一 , 即使为“教学的有效性”再提炼出一些要点 , 也无太大用处 , 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 相比过去 , 现在幼儿园大量的教学活动是生成的 , 如果要求教师以结构化、程序化的编制原则去设计生成的教学活动 , 就如同让每个教师自编教材 , 这是教师的现有水平所不及的 。
第二 , 改革冲击了传统的集体教学 , 而集体教学仍然不可或缺 , 那么今天的集体教学必然与传统的集体教学存在不同的价值 , 因而不能以传统的教学形式来规范今天的教学 ,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不要苛求“有效” , 而是追求“意义” 。
2. 理解“意义” , 唤醒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觉意识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有所得 。 如果教师追求“有效性”就必然会从客观结果来判断幼儿是否有所得、得多少 , 且十分在意幼儿是否有所得、得多少 。 如果教师追求“有意义” , 就不会十分在意幼儿是否有所得、得多少 , 因为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 可见 , 追求“意义”多少给人一点自由 。 教学是否有效有时太难认定 , 尤其是集体教学 。 且不说每个孩子的所获难以测定 , 就算孩子表现出了预期的结果 , 又怎能确定其中有多少是该教学活动的效果?何况还有更多预期之外的结果 。 其实 , 教师只要按照自己认定的价值去做 , 就是有意义的 。 也就是说 , 如果教师知道自己为什么做 , 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 就应该是有意义的 。
但是 , 从现实中我所见的有些公开课来看 , 确实教师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选这个材料 , 为什么这样定目标 ,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 等等 。 他们看中的只是所选素材的表演价值(为了公开课好看) , 而忽略了幼儿的发展价值 , 于是在“说课”时也就只能迎合一些时髦的观点说几句套话 。
这就是说 , 连教师自己都评价不了自己的教学活动 , 只能等待别人来评价 。 对他们而言 , 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 某次公开课获得成功 , 是因为评课的人一致说好;某次公开课失败 , 是因为评课时评出了太多的问题 。 被别人评得好 , 暗喜;被别人评得不好 , 丧气;听到相异的评价 , 则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