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孩子的“幼儿反抗期”,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同情心|孩子的“幼儿反抗期”,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文章插图
有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开始变得特别不听话:特别爱说“不”,喜欢乱扔东西,不爱分享,做事喜欢亲力亲为,不接受大人的帮助,特别爱自己做主,一旦大人不允许他做某件事,孩子会进行强烈反抗等等。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出现了这些行为,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进入了“幼儿反抗期”,也叫作“我意识爆发期”或者“第一反抗期”。每个孩子开始的时间不同,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大多都发生在一岁半到六岁这个年龄阶段。
处于"宝宝叛逆期"的孩子,其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一些夸张的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做对抗性行为为乐趣;这个时候的孩子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像个大人,所以任何事情都喜欢亲力亲为,不喜欢别人帮助他完成。
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别需要尊重,喜欢被他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希望和大人平起平坐。所以他们不喜欢被指挥,被使唤,因此你叫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什么。
但大多数孩子也会突然变得很粘人,害怕失去最亲的人。这个阶段的孩子感情容易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他会在情绪的两个极端摇摆不定,有的宝宝还很难接受新的事物,没有吃过的食物他不愿意吃,没有穿过的衣服等他不要,没有看过的动画片他不看等等。
很多孩子频繁出现的反抗行为让大人很苦恼,劝说、讲道理没什么用,难免让家长失了耐心,甚至指责打骂孩子的行为。大人应该怎么做比较合适呢?
同情心|孩子的“幼儿反抗期”,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文章插图
首先,大人要理解儿童做某件事的动机及愿望。
幼儿期的孩子时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他们还不太懂什么是危险,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当成人限制他们的愿望或制止他们的行为时,孩子们就会表现出对成人的不满意甚至反抗,与你背道而驰,喜欢说"我不"等。
在这种情况下,大人便责怪孩子"不讲道理"、"不听话"等,其实是冤枉了孩子,因为这是孩子独立与探索的愿望强烈于服从,孩子获得新知识的途径就是尝试新奇、刺激的事物。
其次,家长要根据情况见机行事。
作为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儿童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地或充分?的?满足后,他们的叛逆行为自然就会逐渐减少。当孩子的意见和我们的意见相矛盾时,可以利用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用别的事物把孩子吸引开,待问题解决后,再找适当的时机去进行说理教育。
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比如涉及安全的问题,大人一定不能妥协。平时可以借助一些绘本来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如果孩子忍不住想要尝试危险的事情,大人一定要坚决制止并控制孩子的行为,不要因孩子的哭闹、反抗而妥协。
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大人可以选择退让,充分给到孩子做主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玩什么玩具、穿什么衣服、看什么绘本等。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信任,他的叛逆行为会减少很多,也更愿意听大人的话。
同情心|孩子的“幼儿反抗期”,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文章插图
最后,大人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幼儿的叛逆性行为很多时候表现为破坏性、挑逗性。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心、同情心"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对同伴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不打人,不欺负人,敬老爱幼,同情弱者,尽量去帮助别人,保护动植物,疼爱父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