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父母这些障碍不除,孩子难成长( 二 )


价值观|父母这些障碍不除,孩子难成长
文章插图
第二个障碍是认知的局限,思维的狭隘。
“只有真正知道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愚蠢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愚蠢的。”这句话很刺耳,我还不能保证有多少人能听懂。但我相信,听懂的人感受肯定不同。为何?我在多个场合曾多次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差距是认知和思维的差距,这个差距丝毫不比人和猪的差距小”。今天在这里,我不想给大家讲认知和思维的科学,我只想从以下几个点上讲讲不同认知和思维人之间的差异。
先说说大家对幸福的认知。毋庸置疑,我们来学习,都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能变得更幸福。但什么是幸福,我相信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在我看来,幸福首先是内心对获得(满足)的主观感知,其次,幸福更是一种能力——理解、接纳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这个理解出发,我把幸福划分成以下几个层次:动物级的幸福:作为动物中一员的人,和动物一样具有生存和性本能满足的需求。这个需求满足了,就是幸福的。我们的先辈们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描述的就是这个层次的幸福。其实,在追求这个层次的幸福上,人是不如动物的。满足了当下需求还不行,还要占有,而且越多越好。不仅物质金钱,还有权欲、色欲等。这个情形,或层次,在我看来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因为,他们是没有真正的人生目标方向的,精神基本是空虚的,茫然若失的状态。老子说,“君子居其实,而不居其华”。人之所以为人,我们不能全然像动物一样仅满足当下需求,更不能“为所欲为”。为人应该追求的幸福,应该是有信仰和精神归宿的幸福。如果动物完全是为了索取,那人应该超脱这些,应该有付出和奉献。因此,我认为,为人的第二个层次的幸福就是有能力帮助别人成功,能把幸福带给别人。懂得分享、懂得奉献,才会更能体会的幸福的另外一个层面。但幸福修到这个层次还远远不够。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幸福公式:
欲望-能力=幸福
不好说,这个公式科学与否,但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佛陀讲,“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幸福的根本要义,在我看来就是这样。我知道,我们都不是佛陀,都有欲望,当然也有人的局限。但请大家明白,佛陀也是人,佛陀其实就是教会大家“看透、放下”两件事。如果我们真能做到“看透、放下”,我们即见如来,也就是说我们也能成佛的,这个时候,幸福也就来了。这个境界的幸福是在我看来是第三境界的幸福,也是最高境界的幸福,是“无欲无求”的幸福——佛级的幸福。现实中我们之所以不幸福,往往就是因为我们欲念太重,即”想要的太多,自己却又能力有限“。当我们被欲念控制的时候,幸福会躲着你走的。幸福的“幸”是幸运,“福”是福报。照此看, “幸福不是找到的,是改变自己之后吸引过来的”。当我放下了所有不该有的欲求,专注追随内在的丰盈和改变自己的时候,幸福就来了。
价值观|父母这些障碍不除,孩子难成长
文章插图
但现实呢,我们长时间地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为何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没有人生目标,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没有人生目标,说到底是你不知道为何而活。不知为何而活的人,即使没有恐惧焦虑,也会无聊致死……有人说,“不知为何而活的人和流浪狗并无二致”,我高度同意。“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电影《教父》里的老教父说的这句话影响了我快三十年,我想还会继续影响下去。认知的局限直接导致我们看不到本质,于是,我们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