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花哈哈|风电行业的隐藏密码,可远远不止碳中和概念


小菊花哈哈|风电行业的隐藏密码,可远远不止碳中和概念
文章图片
小菊花哈哈|风电行业的隐藏密码,可远远不止碳中和概念
文章图片
小菊花哈哈|风电行业的隐藏密码,可远远不止碳中和概念
文章图片
小菊花哈哈|风电行业的隐藏密码,可远远不止碳中和概念
文章图片
小菊花哈哈|风电行业的隐藏密码,可远远不止碳中和概念

2021年是中国陆上风电全面平价的第一年 , 也是海上风电并网补贴的最后一年 。 此前一年 , 中国风机新装量刷新纪录 , 超过全球其他地区2019年新装量的总和 。 碳中和大背景下 , 好风如何凭借力 , 备受瞩目 。
一、国产化的艰难起步
1986年5月8日被视为中国风力发电历史上里程碑的一天 。
在山东荣成被称为“中国好望角”的海边山坡上 , 3台从丹麦引进的当时最成熟的Vestas风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 。 荣成马兰风场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并网发电的风场 。
刚刚经历过70年代石油危机的中国 , 叠加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需求 , 电力供应紧缺 , 不少老百姓自掏腰包建发电厂 , 50W-100W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在海岛、草原、大漠遍地开花 。 小风电机组从50年代就有 , 但都没有并网 。
如果对比现在动辄上百米直径的巨型风机 , 马兰风场15米直径的风机只能算得上迷你尺寸 。 但作为当时拉开中国风力发展大幕的“商业示范性风场” , 马兰风场接待了18个考察团、37批高校和科研院所、30多位国家部委、省地级领导 。
为购买风机拨付大额外汇的航空部和山东省还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锯掉一个风机风叶学习技术 。
据当时荣成电业局原局长刘鉴钊回忆 , 当时的航空螺旋桨公司(550厂)认为 , “飞机螺旋桨都可以生产 , 转速这么低的叶片怎么会做不了呢?”结果仿制的叶片寿命最多用1年 。
从引进到消化吸收的开篇并不顺利 , 但荒野中的一个个风场 , 在引进和配套海外培训中 , 孕育出了今天风电行业的领军创业者 。
考虑到国际风机制造商群雄环伺 , 早期涌入风电赛道的玩家曾将目标放在建风场 。 据报道 , 2003年 , 外资风电机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合计份额高达89% , 大多数风电场用的都是进口风机 。
然而 , 就在2003年 , 国家发改委发布《风电特许权办法》 , 规定企业要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取得投资风电项目的特许权 , 投资建风场的竞标和中标者以大型国有发电集团为主 。 “追风者”们不得不重新在风电设备领域找机会 。
很快 , 风来了 。
2005年2月 , 全国人大通过《可再生能源法》 , 鼓励风能发展;同月 ,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法 , 作为二氧化碳第二大排放国 ,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 , 在当时的大量官方新闻报道中 , 风能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危机和能源短缺的第一选择 。
更为转折性的政策出现在同年7月 。 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 , 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 , 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 。 这一年 , 全球龙头Vestas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骤降至15% 。
虽然“70%”的规定在2009年被发改委取消 , 中国风机制造商在几年发展窗口期快速成长 , 近百玩家激烈竞争 , 逐渐形成了今天中国市场国产制造商占主导的格局 。
二、“垃圾电” VS 碳中和“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