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力|那些“回家自己做功课”的孩子,都是怎么养出来的?

如果你问一个家长,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项什么能力,很多家长可能会给出同一个愿望:
我希望孩子能学会自己学习 。
就是说,最好这孩子上小学上中学不用天天催着写作业,一回家就自己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等到上了大学,更不用操心了,自己很有目标,努力上进,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然后在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
自驱力|那些“回家自己做功课”的孩子,都是怎么养出来的?
文章图片
我们大概可以管这个叫“自驱力”,通常我们说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有自驱力的孩子 。
自驱力有多重要呢?可能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主要表现是主动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温习功课,但是更关键的,是这种孩子会自己给自己打气,他们往往能表现出大人都有所不及的坚强和韧性 。所谓“自驱”,是不管顺境逆境,我总能让自己向前的能力 。
所以,和会一门外语,会一种乐器之类的特定技能相比,有自驱力更像是拥有了一种“元能力”,像是装了某种芯片一样,有了这个芯片作为底层动力,再学什么都行 。
现在我们知道了自驱力有多重要,至于怎样培养自驱力,一句话总结就是:掌握好管孩子的尺度 。
绝大多数家长其实都知道,不能不管孩子,也不能管得太严了,可是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呢?是“一管就死气沉沉,一放就鸡飞狗跳” 。头疼的问题在这儿 。
自驱力|那些“回家自己做功课”的孩子,都是怎么养出来的?
文章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先来想一个问题,比如现在,你在看这篇关于如何培养自驱力的文章,那么你对这篇文章的预期是什么?
你一定想听干货对吧?你一定希望这是一篇操作指南,希望我们能告诉你:一天让孩子学习多长时间是最合适的,到底同时让孩子上几个课外兴趣班效果最好,又或者,管孩子写作业应该管到什么程度 。
总之,你期待的那些干货,都是一些可量化的细节,如果不可量化,你大概会觉得都是虚无缥缈的夸夸其谈:既然要培养孩子的自驱力,那你当然得告诉我每天怎样培养,我照着做不就行了?
可是一旦你这么想,就已经犯了一个前提性的错误 。
中国家长都听过这么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现在让你对这句话做个评价,那可能的评价无非是两种:
自驱力|那些“回家自己做功课”的孩子,都是怎么养出来的?
文章图片
要么是“起点就是很重要”,掌握了先发优势,就能少奋斗二十年,别跟我讲那些有的没的,你不先跑我就先跑;
要么是“人生是一场长跑”,起点其实没那么重要,学会怎么跑,怎么呼吸更重要,因为谁坚持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
其实,无论你持哪种观点,只要你是在这个场景下思考,你的想法就已经被限制住了:
因为这里的前提是,你把孩子的人生看做是一场和别人的比赛,那么无论你是想考个好分数,想上个好大学,还是想找个好工作,都变成了像“冲过终点”一样的目标 。
这种教育模式,我们起个名字,可以叫做“挑战-努力”模型,在这个模型之下,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是以目标为导向,比如你想让你的孩子考个好大学,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扫除一切的障碍,无论是通过买学区房,报辅导班,还是自己亲自上阵,但所有这些事情,都和“孩子自己努不努力”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