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脚心都热是怎么回事 气郁发热的症状特点是( 三 )


二、病证鉴别
1.痞满
痞满是以患者自觉脘腹部(主要是胃脘部)痞塞不通、胀闷不舒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其外无形征可见,无论病之轻重,均触不到坚积包块,腹部亦无胀急之征 。
2.鼓胀
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其腹胀大为水液停聚,动摇则有水声,而积聚腹内无明显的水液停聚 。
3.石瘕
石瘕系妇科疾病,虽在下腹部可扪及积块,但同时伴有月经不调、带下增多等症状 。
三、相关检查
瘕聚多属空腔脏器胃肠的炎症、痉挛、梗阻等病变 。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大致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配合腹部X片、B超等检查 。癥积多为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增生性肠结核,必须结合B超、CT、MRI、X片、活组织病理检查及有关血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如积块日趋肿大,坚硬不平,应排除恶性病变 。
【辨证】
一、辨证思路
积聚的辨证必须根据病史长短、邪正盛衰以及伴随症状,辨其虚实之主次 。聚证多实证;积证初起,正气未虚,以邪实为主;中期正气渐伤,邪实正虚;末期日久病深,瘀结不去,则以正虚为主 。
二、证候
(一)聚证
1.肝气郁结证
症状: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等 。
病机分析:郁怒忧思日久,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腹中气结成块,可随情志变化,时聚时散,临床可表现为腹中撑胀,或胁下窜痛,痛无定处 。苔薄脉弦为肝气郁结之象,病情尚浅 。
2.湿滞痰阻证
症状: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等 。
病机分析:本证多因虫积、食滞,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归正化,为痰为湿,阻滞中焦,致使中焦升降失职,故见腹胀或痛,按之痛甚,纳呆,苔腻脉弦;痰浊交阻,气聚不散,结而成块,腹部可扪及局部隆起 。
(二)积证
1.气滞血阻证
症状: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等 。
病机分析:喜怒不节,忧思难解,肝失条达,气滞日久,血行不畅,阻于脉络;或因外感寒邪,寒邪收引,日久血脉凝泣,或内伤饮食,食滞胃脘,影响中焦斡旋,气机阻滞,血运不畅,脉络不和,积而成块 。因瘀血阻滞,结为有形之块,故而推之不移,痛处固定 。
2.瘀血内结证
症状: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 。
病机分析:瘀血日久,结于腹内,阻于络脉,可见积块坚硬不移,隐痛或刺痛;瘀结成块,正气渐损,脾运不健,故见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均为瘀血内结之象 。
3.正虚瘀结证
症状: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大减,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
病机分析:气滞血瘀,积块经久不消,病程迁延,耗伤正气,导致中虚失运,故见饮食大减,肌肉瘦削;气血生化乏源,脏腑亏虚,故神倦乏力 。
【治疗】
一、治疗原则
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医宗必读·积聚》曾指出:“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