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脚心都热是怎么回事 气郁发热的症状特点是( 四 )


二、基本治法
(一)聚证
1.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法
适应证:肝气郁结证 。
代表方: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加减 。前方疏肝解郁,健脾养血,适用于肝气郁结,脾弱血虚者;后方疏肝行气,温中化湿,适用于寒湿中阻,气机壅滞者 。
常用药:柴胡、当归、白芍、甘草、生姜、薄荷疏肝解郁;香附、青皮、枳壳、郁金、天台乌药行气散结 。
加减:胀痛甚加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理气止痛;如兼瘀象者,加延胡索、莪术活血化瘀;寒湿中阻,腹胀,舌苔白腻,加苍术、厚朴、陈皮、砂仁、桂心温化 。
2.理气化痰,导滞散结法
适应证:湿滞痰阻证 。
代表方:
六磨汤加减 。
常用药:大黄、槟榔、枳实导滞通便;沉香、木香、乌药行气化痰,使痰食滞结下行,气机畅通,则瘕聚自消 。
加减:若因蛔虫结聚,阻于肠道所致者,可加入鹤虱、雷丸、使君子等驱蛔药物 。痰湿较重,兼有食滞,腑气虽通,苔腻不化,可用平胃散加山楂、神曲 。
六磨汤以行气导滞为主,平胃散以健脾燥湿为主,运用时宜加区别 。
(二)积证
1.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法
适应证:气滞血阻证 。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前方疏肝行气,适用于肝郁气滞证;后方偏于行气活血止痛,适用于癥积气滞血阻,疼痛不适者 。
常用药:柴胡、青皮、川楝子行气止痛;丹参、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活血散瘀 。诸药合用,有流通气血、止痛消积的功用 。
加减:兼烦热口干,舌红,脉细弦,加丹皮、山栀、赤芍、黄芩凉血清热;腹中冷痛,畏寒喜温,舌苔白,脉缓,加肉桂、吴茱萸、全当归温经祛寒散结 。
2.祛瘀软坚法
适应证:瘀血内结证 。
代表方:膈下逐瘀汤、鳖甲煎丸、六君子汤加减 。膈下逐瘀汤重在活血行气,消积止痛,适用于瘀血结块,为本证的主方;鳖甲煎丸化瘀软坚,兼顾正气,适用于积块肿大坚硬而正气受损者;六君子汤旨在调补脾胃,适用于脾虚气弱,运化失健者,可与以上两方合用或间服,达到攻补兼施的目的 。
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三棱、莪术、石打穿活血化瘀消积;香附、乌药、陈皮行气止痛;人参、白术、黄精、甘草健脾扶正 。
加减:积块疼痛,加五灵脂、延胡索、佛手片活血行气止痛;痰瘀互结,舌苔白腻,加白芥子、半夏、苍术化痰散结 。
3.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法
适应证:正虚瘀结证 。
代表方:
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
八珍汤补气益血,适用于气血衰少之证;化积丸活血化瘀,软坚消积,适用于瘀血内结之积块 。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益血;三棱、莪术、阿魏、瓦楞子、五灵脂活血化瘀消癥;香附、槟榔行气以活血 。
加减:阴伤较甚,头晕目眩,舌光无苔,脉象细数,加生地、北沙参、枸杞、石斛;牙龈出血,鼻衄,加山栀、丹皮、白茅根、茜草、三七凉血化瘀止血;畏寒肢肿,舌淡白,脉沉细,加黄芪、附子、肉桂、泽泻温阳益气,利水消肿 。
三、复法应用
化痰祛瘀,消癥散结法
适应证:痰瘀互结证 。
症状:积块硬痛,或伴麻木,结节经久不消,面色晦暗,目光呆滞,耳轮及皮肤甲错,舌下静脉曲张,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
代表方:海藻玉壶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 。前者化痰散结,行气活血,适用于痰气凝滞,血行瘀阻者;后方化痰消癥,活血散结 。
常用药:海藻、昆布、海带、半夏、茯苓、朴硝、枳壳、青皮、陈皮、象贝母、连翘化痰软坚散结,当归、川芎、独活活血通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