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 , 请勿抄袭 , 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驱力” , 是家长圈经常谈到的一个词 , 内驱力对一个孩子主动学习来说 , 太重要了 , 学霸和学渣最大的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内驱力上 。
拥有内驱力 , 孩子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 主动朝着目标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 , 如果家里有个内驱力十足的孩子 , 可以肯定的是 , 孩子学习的事情 , 家长完全不用操心 。
学渣通常不是脑子不好使 , 而是缺少学习的内驱力 , 没有内驱力 , 就不会去主动学习 , 主动思考 , 这种状态下 , 书本上的知识也当然是彼此不相识 。
可是“内驱力”如何才能形成呢?内驱力 , 到底跟什么有关系?是天生的 , 还是后天形成的呢?
文章图片
内驱力 , 不是天生的 , 主要跟家庭环境和家长有关系
“天赋”是与生俱来的 , 但是有天赋不一定成功 , 天才同样需要恰到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环境 , 激发内驱力 , 需要有引路人和伯乐 , 可是内驱力十足的人 , 一定不会差 。
内驱力跟“天赋”不一样 ,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后天影响获得内驱力 。
“内驱力”是什么?是一种主动进步 , 主动学习的内在力量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动力呢?
这种主动性一定不是凭空发起的 , 这种主动性来源于目标感和过程收获的成就感 , 有这两个条件 , 内驱力才能产生 。
想要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就变得很简单了 , 让孩子享有自主权 , 确立目标感 , 感受到努力之后的成就感 。
而这些 , 都跟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系 。
文章图片
孩子的主动权是如何产生的?
“快点写作业 , 否则今天晚上就不要看电视了……”
“不行 , 你必须穿这套衣服 , 不要墨迹了!”
“不可以!你要听妈妈的话 , 不要自己乱做主张……”
这些类型的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听到?孩子的自主权 , 就是在家长的“不行”、“你必须”、“别废话”中逐渐消失了 。
文章图片
如果家长从孩子2岁开始 , 从孩子行为能力逐渐提升的时候开始 , 就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 让孩子能够为自己的一些小事做主 , 孩子的自主权就逐渐形成了 。
有的时候 , 真的是家长干涉太多 , 其实退一步想 , 当我们允许孩子为自己的小事做主 , 一切也是照常进行 , 只要不违背大原则 , 不影响他人 , 不伤害到自己 , 选择无非是向左向右的事情 , 家长真的不必紧张 , 孩子真的不必一定要听家长的安排 。
孩子提升自主权的同时 , 又能锻炼独立能力 , 何乐而不为呢?
文章图片
孩子的成就感从何而来?
孩子幼年时候 , 成就感就来源于父母的肯定 , 和认真的称赞 。
孩子第一次用乐高拼成了一个“四不像” , 家长惊讶地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 你怎么能拼出这么好的形状呢?这是大象吗?”
孩子会因为这样的肯定和赞赏倍加欢喜 , 并且喜欢上乐高 。
当孩子第一次在妈妈的引导下 , 主动在限定的时间内关上了电视或者是平板 , 妈妈的一个点赞的手势 , 外加一句真诚地赞赏:“哇 , 你太棒了 , 可以自己控制时间了 , 比妈妈表现都好!”
孩子会因为这样的肯定和赞赏逐渐变得越来越自律 , 而不是在哭着嚷着要继续看动画片 。
- 孩子3-6岁性格塑造关键期,家长要使劲管,4种“高危性格”要避免
- 孩子|有必要教孩子公共场合行为常识意识吗 公共场合孩子要注意的10条规矩
-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还跟父母很亲密,尤其是男孩,那父母就要注意了
- 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改变孩子叛逆的蠢办法,越教越难改
- 武汉一小学生家长,请假一周让孩子打游戏,反向教育值得参考吗?
- 父母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让留守孩子感觉家长就在身边
- 答应我,任何时候都要听孩子把话说完,这是家长了解他们的机会
- 爱孩子就要大声说出来,能让娃感受到爱的6句话,记得说给他们听
- “1500不够花?穷人的孩子一个月才800!”家长训斥得毫无道理
- 一种“新式带娃”悄然兴起,老人不累,婆媳关系融洽,孩子还特别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