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守住边界,青春期方能顺利度过


边界|守住边界,青春期方能顺利度过
文章插图

【 边界|守住边界,青春期方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段美丽而艰难的日子;对这个阶段孩子的父母来说,则是一段欣喜而焦虑的岁月。在这个由儿童逐渐发展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个体成长发育最迅猛,除身高、体重猛增外,第二性征发育、心理压力相对增加,而且大脑发育极具特点。可说,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脑科学领域关于青春期大脑发育的研究表明,从孩子出生到20岁,大脑一直在快速发育,而且各部分发育的时间并不同步。人类大脑的前额皮质发育最晚,一般到25岁左右才成熟,负责决定、抑制冲突、自我认知等高级认知功能;而大脑边缘系统的杏仁核,早在婴儿出生时已基本长好,边缘系统则在15岁之前就发育成熟,管理记忆、情绪和感受鼓励。
这意味着,青少年在生理上逐步成熟,在心理上与成年人的情绪和情感感知一样。但是,他们控制情绪和行为的理性与能力却仍然比较弱。因此,青春期的他们渴望平等独立,渴望证明自己,但又敏感多疑、急躁冲动,与父母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
但是家长面对子女逐渐发展的自主性,却很难一下子接受,尤其是面对孩子反抗的行为、不耐烦的语气、以及“鄙视”家长的眼神和态度。
曾有媒体报道,儿子中考没考好,被爸爸训了一顿,结果此后五年,儿子再也没跟爸爸说过一句话;初二女孩在自己房门上贴一张告示:“有事请敲门,无事别打扰。晚上9誜00-早上7誜00不得入内!”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生的一切烦恼,基本都来源于人际关系。哈佛大学在一项长达76年的研究项目“人怎样才能健康、成功、幸福”中,以哈佛就读本科的268位学生为跟踪对象,探索人生幸福的秘密,结论是“良好的关系”最为重要。
良好的关系需要具有边界感。对于家长而言,守住青春期家庭教育的“边界”至关重要。想让青春期的孩子羽化成蝶,密切与父母的情感,真正走向成人,而不是自缚成茧,能否把握边界意识,是对家庭教育智慧的重要考验。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施教者,孩子是受教者。毋庸置疑,父母享有教育未成年人子女的法定权利。但是,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界限的,父母在教育未成年子女特别是青春期子女时,在施教与受教之间,行有所止的边界在于尊重。而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往往是因为父母子女关系彼此失去了应有的界限。
那么,对于身处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如何才能与他们实现平等交流、彼此尊重、理解呢?
首先,不妨把无效唠叨变为有效交流。家长与孩子交谈时,要学会“倾听”,这是非常有讲究的。既不居高临下,也不一味降低姿态,不会随意否定也不先入为主,而是把孩子的倾诉像礼物一样接受,给孩子表达各种青春期苦恼的自由,让孩子感到无条件地被认同、被关爱、被理解,能够做真实的自己。对孩子倾诉的问题,家长应一起积极寻找尽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得到孩子的认可,不把自以为是的正确和善意强加给孩子。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人在不同的年龄都会有自己选择的意愿。部分父母往往以“我是为你好”这种方式的爱,用自己的意图来塑造孩子,让孩子成为家长的作品。长此以往,孩子失去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甚至丧失自我,甚至导致青春期的种种迹象延续到成年以后,甚至中年时期,导致各种亲子冲突。
梁启超曾建议女儿梁思庄在加拿大基尔大学选择生物学专业,发现女儿志不在此之后,马上写信纠正:“我所推荐的专业未必合适你,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女儿梁思庄后来成为著名的图书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