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比林|遇热不决退烧针,神药否?

这个秋天以来老天爷一直很不消停,动不动就降温十多度的寒潮来了一波又一波,医院专门设置的发热门诊里也因此塞满了一批又一批哭闹的孩子与焦虑的家长。在来势汹汹的发热病情面前,物理降温不怎么管用,口服药物见效不够快,于是急火上头的家长们就往往会发出这样的质询:“医生!就不能给我家孩子打个退烧针嘛?”“有一针退烧的药为什么不给我们用啊?”至于答案为何,且听下文分解。
所谓的“退烧针”只是一个通俗的大众称谓,而并不是一个医学的专业名词。通常情况下它指的是在各种发热病情中,为了临时缓解高热症状而使用的各种药物的统称,包括了非常多种类型和机制原理的药物,有广为人知的,也有非常冷门的,有始终如一的,也有昙花一现的。
一、特殊时期的“雪中炭”、现在基本已被放弃的中药类“退烧针”
代表药物为炎琥宁、痰热清、柴胡注射液等。实际上,这类中药“退烧针”的问世本身就是特殊年代的产物,艰苦岁月中的劳苦大众和伤疲军民凭借着这类成本低廉、产量可观、疗效尚可的中药制剂,再加上自己的坚忍、毅力,终究挺过了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
但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药注射制剂却由于其简陋的制作工艺水平始终没有本质上的提升,致使药物成分始终含有过多杂质,继而引起的大量不良反应事件,整体上就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药物安全需求。因此,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用药限制加诸在各种正规或不正规的中药注射剂上,我们所关注的中药“退烧针”自然也被包夹其中,逐渐不再出现。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纵然有再多“弘扬国粹”的声音为其背书,但只要没有在制作工艺上作出关键性的进步,这类型的中药注射剂终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被彻底抛弃,消匿无息。
二、曾经被视为支柱、但也逐渐在被淘汰的“退烧针”
代表药物为氨基比林等。氨基比林是非甾体解热药的一种,这类药物在近现代医学史上曾经以抗炎镇痛的“救星”级药物而大放异彩。
氨基比林的其中一种复方制剂叫安乃近,更是在我国的医疗领域使用过很长时间。它的解热镇痛作用非常强,针剂的效果尤其明显,哪怕是39°、40°C之上的高热都可以一针下去,数十分钟甚至数分钟即可降至正常范围。如果放在上面那些家长的眼里,想必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最理想的“退烧针”了。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此显著的退烧效果,是否需要付出其他某些代价。
确实,过度使用氨基比林之类药物是有代价的。它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会导致粒细胞缺乏症。一百个用了安乃近的人里面可能就会有一个人发生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是白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显著缺乏会让孩子们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即使遇到流感或者稍重的上呼吸感染等等,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更不用说那些程度更甚的多系统感染性疾病了。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医疗技术国际领先的国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段用药监管不够严密的时期,每年也有五六百人死于因滥用氨基比林后引发的严重粒细胞缺乏症。
另外,氨基比林的其他一些包括引起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之类不良反应也时刻在暗中威胁着患者们的生命安全。也正因此,我国早在 1990年的时候就从药品目录上淘汰了氨基比林针剂,现在的中大型医院已经基本看不到这种药物了,但仍有一部分基层医院及诊所仍在使用,这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警惕。
三、泛用性强、但使用仍需慎重的激素类“退烧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