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如何在告知孩子多动症诊断时保护好他的自尊心?

【 粗心大意|如何在告知孩子多动症诊断时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常被俗称为“多动症”的儿童心理障碍,其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缩写为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这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经常发呆、上课走神,容易粗心大意、做事无法坚持,以及小动作多、坐不住、难以安静、容易插嘴和扰乱课堂等表现。在世界各地,每2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存在“多动症”,这种情况其实是孩子神经发育不完善的表现,需要接受正规的诊断和治疗。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接受ADHD相关评估和诊断的过程中,都会选择向孩子隐瞒病情,只用“心理评估”、“智商测试”来简单代替。甚至直到确诊了ADHD,甚至需要用药的时候,也会一直和孩子隐瞒病情。家长们这样做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希望能一直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让他认为自己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很多孩子不小心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反而自尊心受到更大的伤害,对治疗也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那么,如何在保护好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和他沟通ADHD的诊断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孩子们自己的智慧中,实际上,孩子们对自己疾病的理解有时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就拿上周一个在门诊初次就诊的7岁女孩为例,在父母诉说孩子平时有多容易分心和粗心大意的时候,这个女孩突然拿出了一个小本子,上面是她画的一只小怪兽。她告诉我:“医生,我发现我的脑子里有一只小怪兽,它会让我的神经没法传信号,总是在我想做好的时候搞破坏!比如我要好好坐着的时候,它会让我乱动,我要好好听课的的时候,它就让我的脑子想别的事了!”——这就是孩子对ADHD最真实的感受。
他们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或者无法好好控制自己的身体,感到挫败、自责却又无能为力。因此,我们要把疾病的干扰和孩子的表现区分开,告诉孩子:“这种情况并不是你犯的错误,而是脑子里的‘小怪兽’扰乱了神经的结果。你已经很努力地在和小怪兽战斗了,但是还需要家长、医生额外的一点帮忙,才能最终控制好小怪兽,让它不再捣乱。”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这种解释的方法既形象生动,让孩子易于理解,又避免了孩子感到“我犯了错误”或者“我生了严重的病”,可以很好地鼓励孩子今后继续努力改善行为。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他们懂得的身体知识更多,可以为他们做更明确一些的解释。但原则也是一样的:要把疾病的干扰和孩子的表现区分开,避免对孩子的责备。我们可以用其它孩子熟悉的疾病做一些类比:“近视眼是视力有一点没发育好,所以会看不清楚,要戴眼镜,戴上了视力就好了。ADHD就是脑子里注意力生产少了,所以会自控力不够,所以要通过治疗补充注意力,补充够了,自控力就变好了。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类似的小困难,这不怪你,我们想办法解决就好了。”
在我们告知了孩子诊断后,可以继续和他讨论后续一起打败小怪兽或者补充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运动、药物等,鼓励孩子和我们一起努力尝试。我们也要接受孩子对此的疑问,诚实地回答,如果不确定的问题可以一起查资料或者询问医生。
最后,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些孩子的长处,让孩子看到自己即使在ADHD的影响下,也有很多优点,增加他们打败ADHD的信心。当我们家长展现了自己对孩子的信心的时候,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充满自信地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