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孩子长得慢 不要以“晚长”自我安慰

【 孩子|孩子长得慢 不要以“晚长”自我安慰】本报采访人员 楚 燕
通讯员 张文婷
孩子的身高是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眼看着孩子和同龄人的身高差距越来越大,究竟是“晚长”,还是矮小症?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家长。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建议,如果对孩子的身高状况心里没底,不妨做一个简单的骨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以免留下终身遗憾。
孩子出生后的身高增长是有规律的,家长可以记住几个重要数值:宝宝出生后第1年身高应增长25厘米;第2年应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生长速度为平均每年5至7厘米;青春期阶段每年增长8至12厘米。如果孩子身高生长速度没有达到对应数值,要警惕是否为矮小症,应及时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当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时,有的家长会自我安慰,“我的孩子不过是晚长,我当年就是这样,没啥问题!”对此,医生指出,是不是“晚长”,拍片做骨龄检测就能见分晓。
人的生长发育可以用两个“年龄”来表示,一个是生活年龄(实际年龄),一个是生物年龄(骨龄)。骨龄是以儿童骨骼实际发育程度同标准发育程度进行比较,所求得的骨龄发育年龄。相对于实际年龄,骨龄更能反映孩子的身高发育状况。比如,两个年龄都是9岁、身高138厘米的孩子为例,其中一个骨龄8岁,另一个骨龄10岁。虽然他们此时的身高、年龄都相同,但骨龄小的骨骺闭合时间晚,生长空间多,比骨龄大的孩子将多出2年的身高增长时间,最终身高很大概率会超过骨龄大的孩子。
骨龄生长落后于实际年龄,可表现为“晚长”,医学上称为“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是指男性超过14岁、女性超过13岁还没有第二性征启动和身高突增。这种情况一般男孩多见,而且有家族遗传史,即孩子爸爸年轻时也有青春期晚发育。常有老人基于自身经验认为孩子不高是“晚长”。在温饱都难以保障的年代,为了生存,不得不以牺牲身高为代价,性发育相对延迟,所以会有“晚长”的情况。现在的孩子,更多是营养过剩,发育普遍提前,“晚长”概率非常小。
所以,现在的孩子个头矮,不能轻易归为“晚长”。如果孩子有生长发育缓慢的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避免错过孩子最佳生长期。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