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退,孩子怎么“自闭”了?医生提醒:养娃不要太精细( 二 )


“打个比方 , 大脑相当于一个指挥部 , 而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等感觉系统就是侦察兵 , 如果长期只有一个侦察兵反馈信息的话 , 那么大脑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 肢体的动作和感觉就不能统一 。 ”胡继红说 。
她进一步介绍 , 人的感觉统合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 生命的早期本来就是一个探索世界的过程 。 孩子需要去抚摸物品 , 体验什么是粗糙 , 什么是光滑;需要大量的奔跑、攀爬、跳跃 , 来体验速度的变化、重心的改变以及身体的大动作协调;需要体验各种味道 , 分清不同物品的味道;需要体验冷热 , 即使是生病也是一种体验 。 这些体验看似普通 , 但都是决定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基础 。
“轩轩的妈妈和嘟嘟的妈妈不让孩子乱跑、乱爬、乱跳 , 不让他们出去和同龄玩伴玩 , 弄脏了衣服不好 , 身体不能受伤等 。 看似精细喂养 , 实际上很多正常的体验都错过了 。 ”胡继红说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正常训练到身体各项能力 , 是孩子感统失调的直接原因 。 此外 , 留守儿童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太多精力照养 , 长期看电视、看手机 , 长期暴露在电子屏幕下 , 也是导致幼儿感统失调的一大病因 。
“我们一年的门诊数量大概是2~3万 , 因为过多暴露在电子屏幕下导致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就有两三千 。 ”胡继红说 , 这个数字不能不引起重视 。 “有一些家长以为买一些昂贵的学习机 , 让孩子看早教动画是在帮助他学习 , 其实恰恰相反 。 ”胡继红郑重表示 , “最好的教育 , 其实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交流 , 给他创造一个有互动的语言环境 。 ”
另外 , 父母对子女长时间表现出拒绝或否定的态度也是导致儿童感统失调的一个因素 , 这会造成孩子因自信心缺乏而不愿投入新环境、抗拒新经验;还有 , 家庭结构缺失或家庭氛围不良、父母对子女施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双方对子女教育观念不一致也会对孩子造成精神伤害 , 从而产生感统失调障碍 。
多陪伴、多“放养” , 是最好的预防
胡继红介绍 , 目前来说 , 幼儿感统失调最常见的几种形式主要是:前庭觉不足或过度、视觉统合不足或过度、听觉统合不足或者不明显等 。

疫情不退,孩子怎么“自闭”了?医生提醒:养娃不要太精细
文章图片
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主任胡继红
如果前庭觉不足 , 孩子会有很多小动作 , 或者不停旋转;如果前庭觉过度 , 孩子就会变得非常僵硬、安静 , 一点点变化就显得非常惊恐;如果是听觉统合过度 , 孩子就算听到喝水的声音也会觉得“轰隆隆”的 , 听觉统合不足 , 则会对呼唤反应迟钝;视觉统合失调则更多体现在阅读跳行、眼里的字在到处乱跑等问题 。
“如果孩子出现了感统失调症状 , 一定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查 , 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感统训练 。 ”胡继红说 , 感统失调的孩子 , 不但不会自愈 , 反而会由于身体发展不足 , 影响到学习、情绪、语言、社交、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 , 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比其他同龄人走得更辛苦 。 3~6岁是幼儿感统训练的黄金期 , 最好及早进行干预 。
那么 , 幼儿该怎样预防感统失调呢?胡继红建议很简单——适度放养 , 尽量让他接触、探索真实的世界 。
“感统失调容易在0~6岁的孩子身上表现出来 , 但实际上感统的培养从0岁就开始了 。 ”胡继红说 。
对于襁褓中的孩子 , 妈妈可以经常给他翻身、或者托起他的脑袋和他对话 。 宝宝看到的世界不再只是一个天花板 , 他体验越丰富 , 感觉训练就越多 。 1岁以内 , 孩子每天最好有30分钟的户外活动 , 一个小时的交流 。 而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 , 可以扶着他散散步 , 多和他说话 , 用真实的水果、物品让孩子用触觉、味觉、视觉辨认而不是用平面卡片认识物体 。 每天最好有3小时以上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