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什么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 糖尿病为什么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糖尿病为什么要在饭后2小时监测血糖?有四个主要原因:

糖尿病为什么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文章插图
1.指南推荐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空腹血糖7.0mmol/l加上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 如果经反复检测达到上述血糖值 , 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因此 , 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监测餐后血糖更符合指南 。
2.餐后血糖峰值
大量研究证实 , 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饭后2小时左右达到峰值 , 之后缓慢下降 。因此 , 在临床上 , 常规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以代表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峰值水平 , 从而提供餐后血糖的合理评估 。
3.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
国外研究表明 , 餐后2小时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很好的相关性 。例如 , 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为7.8 ~ 11.1 mmol/l , 则冠心病患病率是血糖正常者的9倍 , 而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 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 。
4.餐后2小时测血糖有这两个好处:
1)容易染上高血糖 , 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患者;2)不需要改变吃饭吃药的时间和规律 , 可以更客观的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 , 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不知道如何计算饭后2小时的时间 。请记住 , 标准的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从患者的第一餐开始测量 。
白夜现象是什么?所谓的白夜 , 就是当纬度达到一定程度(中高纬度 , 接近极圈 , 但在极圈之外) , 太阳只能到达地平线以下的一个小角度 。因为大气的散射 , 整个晚上都没有完全黑下来 。在中国最北部的漠河附近 , 夏季临近夏至时 , 会出现白夜现象 。
极圈内外都可能出现夜晚 。其发生范围可从南北极(南北极90度)延伸至南北极48度34分 。
【糖尿病为什么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在较高纬度的无极昼夜或无极昼夜日期 , 当地夏季白昼较长 , 夜晚较短 。由于散射效应 , 日落后 , 黎明前 , 天还是亮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夜 。比如夏至前后中国漠河就出现了这种现象 。
扩展信息:
在地球极圈内 , 一天中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现象 , 即日长等于24小时 。它是由地球的旋转和黄色和红色的交叉形成的 。
极端日被称为永恒日或午夜太阳 , 是地球极地地区一天中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现象 , 也就是说 , 一天的长度等于24小时 。极点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太阳直射到哪个半球 , 极端日现象就会出现在哪个极点 。
一天的规范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 , 边界与极点的纬度之差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
在极点 , 一年中连续六个月是白昼(称为极昼) , 六个月是黑夜(称为极夜) 。“极昼”的时候 , 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 。如果天气晴朗 , 即使是午夜也是晴朗的 , 像大白天一样清晰 。当“极夜”到来时 , 太阳永远不会从地平线升起 , 星星永远在漆黑的夜空中闪耀 。
白天只出现在北极和南极 。南极有白天 , 北极就有夜晚 , 反之亦然 。因为地球是斜着转的 , 所以在夏至 , 无论地球怎么转 , 北极总是对着太阳 , 也就是极端日的出现 。南极圈和北极圈是对立的 , 所以北极有极昼 , 南极就有极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