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前带孩子体验这 20 件「危险的事」,受益终生

有了孩子后 , 我们最关心的不是他有多聪明 , 多乖巧 , 而是「安全长大就好」 , 最揪心的就是看到孩子受伤 。 可偏偏老天爷就是把人类幼崽塑造成了天不怕 , 地不怕的样子 , 哪里危险就往哪里钻 。 每天都能在网上发生孩子各种作天作死的新闻 , 让老母亲们胆战心惊……
三岁前带孩子体验这 20 件「危险的事」,受益终生
文章图片

三岁前带孩子体验这 20 件「危险的事」,受益终生
文章图片
就算我们成天唠叨:不许爬高 , 不许玩插座...... , 他们就是左耳朵 , 进右耳朵出!
为什么说了很危险不要做孩子还是要做?想要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先来了解下大脑神奇的构造 。 大脑是由数以千亿计的神经元构成的 , 我们可以把这些神经元想象成一个个的小灯泡 。
三岁前带孩子体验这 20 件「危险的事」,受益终生
文章图片
当我们看到不同事物时候 , 大脑某些区域的神经元就会被点亮 。 比如:我们给宝宝喂奶 , 他会看到奶瓶 , 妈妈 , 并吸入甜美的奶水 , 这些都会在孩子大脑的某些区域点亮 。 而这些同时被点亮的神经元之间 , 会产生许多连接 , 就像灯泡被串联在一起 。
三岁前带孩子体验这 20 件「危险的事」,受益终生
文章图片
当同时被点亮的次数越多 , 彼此的连接就越牢固 。 到最后 , 只需点亮其中一盏灯泡 , 其他灯泡也会同时亮起来 。 所以之后当看到我们拿过来奶瓶 , 宝宝就会很兴奋 , 张嘴等待!这也就是所谓的「事物联想」 , 就像说起山楂 , 我们就会流口水一样 。 当然每个人的体验是不同的 , 因此看到同一事物 , 被点亮的灯泡(联想)也各不相同 。 尤其是孩子和成人 , 就拿软绵绵的床垫来说 , 大人第一想到睡觉或休息 , 而孩子脑海里第一想到的就是蹦跳 。
三岁前带孩子体验这 20 件「危险的事」,受益终生
文章图片
大人脑海里点亮的VS孩子脑海里点亮的
三岁前带孩子体验这 20 件「危险的事」,受益终生
文章图片
大人脑海里点亮的VS孩子脑海里点亮的而对于危险 , 成人因为已经经历过丰富的体验 , 理解能力也比孩子更强 , 在看见有危险隐患的场景或事物的时候 , 自然能联想到危险 。 但孩子的脑子里都是「空白」 , 甚至是「有趣的体验」 。
三岁前带孩子体验这 20 件「危险的事」,受益终生
文章图片
比如开头新闻里面提到的「插座」 , 我们大人已经看过很多触电的画面、影片 , 甚至日常中也有过触电的感受 , 所以看到它自然联想到「触电」 。 而孩子 , 可能更多的是觉得「好奇」甚至是「有趣」 , 洞洞的神秘感 , 把手指伸进洞洞书的洞洞里的惊喜感等 。 这种联想会让他对「危险」有错误的期待——或许把手指伸进插座的洞里 , 可能会有好玩的事发生 。 危险也会应然发生 。
三岁前带孩子体验这 20 件「危险的事」,受益终生
文章图片
给孩子「安全」的危险体验可以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危险
当预判孩子会遇到危险的时候 , 家长往往会陷入两种极端的「保护」 。
过度保护
一些家长会简单地把孩子隔绝在危险之外 , 来保护孩子 。 比如说: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 , 家长后面跟着 , 前面牵着 , 把他们保护的很好 , 怕他们摔 , 看到阻碍物甚至会提前帮他们清理 。
三岁前带孩子体验这 20 件「危险的事」,受益终生
文章图片
但这样其实不利于孩子建立对走路真实体验 , 对道路上的磕碰危险连接也会建立不充分 。 而当他们学会跑以后 , 又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听话的被我们保护起来 , 就更会选择肆无忌惮的飞奔 。 过度保护也会造成某些好奇心强的孩子偷偷体验危险的情况 , 这样的状况对家长来说会更不希望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