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把孩子叫神兽 神兽背后反映了什么教育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比作神兽,这种说法似乎也非常贴切,比如神兽出笼,归笼等等我们都经常听到,其实这背后了也反映了家庭教育,那么,为什么把孩子叫神兽?神兽背后反映了什么教育问题?下面小编就来说说。

孩子|为什么把孩子叫神兽 神兽背后反映了什么教育问题
文章图片

为什么把孩子叫神兽
近些年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称作“神兽”,放假了是“神兽出笼”,开学了是“神兽归笼”。为什么要把孩子称作“神兽”呢?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一家之中被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而他们又是网络原住民一代,有些方面比家长懂得还多,他们比以前更聪明,更成熟,在家长眼里,管好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和他们斗智斗勇,于是就有了“神兽”之说。
目前为止,主要有三种观点解释“神兽”的来源。
第一种,从“神兽”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读。
大多数小孩子活泼、爱捣乱,有的孩子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或沉迷于手机,或不服管教,家长要和他们斗智斗勇,既疼爱,又惹不起,所以无奈地称呼孩子们为“神兽”。
第二种,把孩子比作“四脚吞金兽”。
不少家长发现有了孩子以后花钱如流水,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都长着一张吃钱不眨眼的脸,就像吞金兽一样,有进无出。
第三种,认为“神兽”指前几年网络流行的一些神奇动物,孩子也像这些动物一样惹人喜爱。

孩子|为什么把孩子叫神兽 神兽背后反映了什么教育问题
文章图片

神兽背后反映了什么教育问题
“神兽”现象使我们得以从另一个视角观察当前家庭教育的状况。
调查显示,疫情期间,28.5%的家长认为“管不住孩子”。所谓的“管不住”,对家长而言具体是什么呢?根据调查,疫情期间,51.8%的家长认为自己“指导不了孩子的学习和作业”,48.9%的家长说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学习”。由此可见,在大多数家长眼里,“管孩子”就是管孩子的学习。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现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边界不清晰,功能时有错位。具体表现:一是家庭教育丧失独立性,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部分教师把一些本应该教师承担的工作,如批改作业推给家长。而家长并非专业教育工作者,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难以承担这样的专业工作。上述数据就反映了此种困局;二是家长放弃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把孩子成长的责任都推给学校。认为孩子上了学,学习与育人都是学校的职责。
通常来说,家长管孩子应该是方方面面的,不仅仅是学习。但为何现在家长会一说管孩子就和管学习紧密挂钩呢?其深层原因是功利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结出的苦果。在教育功利化倾向影响下,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现象窄化了家庭教育的育人目标,分数、名次、文凭成了很多家长衡量孩子发展的重要尺子。家长关注的不是孩子人格是否健全,做人是否善良,精神生活是否充实,是否学会了自主管理,而是关注孩子考试是否满分,排名是否第一,是否能考上清华北大。2018年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四年级学生感受到的家长成绩期望人数比例最高的是“班里前三名”(45.9%)。如此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的时间、空间和学习内容被安排得满满的,孩子的自主空间、内在兴趣被抑制,情感淡漠,精神荒芜,终至社会适应力不良。家长在教育中过于功利化,导致家庭中的德育缺失,也使亲子关系日益紧张,亲子冲突不断加剧,以前家长眼中的“宝贝”变成了“神兽”。
对于“宝贝”变“神兽”现象,每个家庭,甚至学校和社会都要有所重视。“互联网+”时代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的动态性、多元性、不确定性增加,每个家庭都要不断应对各种挑战,以达到新的平衡。如果家庭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就容易出问题。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停课不停学”造成的居家学习,使家庭要应对家庭生活场所成为课堂的变化,对家庭功能发挥和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就是一种挑战。应对不力的家庭,或者“宝贝”变“神兽”,或者家长与孩子一方或双方出现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