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加深理解记忆
通过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加深理解记忆,更好地掌握药物功效应用 。《中药学》各论中,首先要对同一章节功效应用相似的药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 。如解表药中发散风寒的麻黄与桂枝二药均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证相须配用,但麻黄发汗力强,只能用于风寒表实证,桂枝发汗力弱,风寒表实证、风寒表虛证均可用 。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又能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
以此类推,其次,对不同章节的药名相似、功效应用方面有某种共性的或功用完全不同的药物,也要进行对比,以免混淆 。如羌活与独活,苍术与白术,石决明与决明子,吴茱萸与山茱萸,附子与白附子等 。
对同一药源,因入药部位不同,或采集时间不同,或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异同亦可进行对比,以利于临床正确选择用药 。如麻黄与麻黄根,麻黄入药部位为草质茎,为发汗解表的要药;麻黄根入药部位为根及根茎,为固表止汗的要药 。如陈皮与青皮,陈皮为橘的成熟果皮,药性缓和,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理脾、肺气,为治脾胃气滞、痰湿壅滞的常用药;青皮为橘的未成熟果皮,药性峻烈,能疏肝破消积化滞,可疏肝、胆气,用于肝郁结重证,食积气滞重证 。
如生地黄与熟地黄,生地黄性昧甘、苦,寒,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酒炖或酒蒸后为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其他如枳实与枳壳为采集时间不同;生姜、干姜、炮姜、姜炭为炮制方法不同 。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医的精华部分 。方剂学的内容非常丰富,除涉及基础与临床各科的有关知识外,方剂的数量亦十分繁多,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编单位所编的《中国方剂大辞典》载方10万余首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将众多方剂全部掌握,但又必须学好方剂,因此在校学生主要是学习《方剂学》教材的内容 。
因为《方剂学》教材中所选的成方都是临床医家经验的结晶,大都疗效确实,经得起实验、考验,是沿用不息的名方 。同时《方剂学》的学习只靠背诵几首方歌还远远不够 。要通过一定数量的名方学习,掌握蕴含的治病经验和组方方法、配伍规律 。从而在正确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运用方剂和临证组方能力,以有限之方应无限之病证 。
学习方剂学的关键——证、法、方、药紧密联系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在辨证论治中,证、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和高度统一的,其高度吻合也是方剂学学科知识的关键所在 。而分析每首名方的证、法、方、药之间的紧密联系,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为基础 。如阳和汤中配伍麻黄是因为其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 。阳和汤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法,在温阳、补血、散寒的基础上配伍麻黄,以其发越阳气的作用来鼓动气血流通而收到散寒通滞之功 。
可见阳和汤中一味麻黄就涉及了证、药、基础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 。因此通过分析证、法、方、药之间联系,才能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基本结构和配伍技巧 。
掌握组成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
药物配伍能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是组合成方剂的核心,也是药物功效的配伍,在方剂学的学习中理解分析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充分领会“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
药对配伍 。药对是中药复方的核心,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配伍,是复方的最小单位,它构成简单,却具备了复方基本主治功能,是经典复方疗效的体现 。方剂学中药对配伍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以提高疗效,扩大治疗面 。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重要药对的特性和统性 。如著名方剂桂枝汤包括桂枝与白芍白芍与甘草、生姜与大枣、桂枝与生姜、芍药与大枣、桂枝与大枣等多组药对 。
- 倪海厦的理论极为否定温病学 倪海厦汉唐方剂公开
- 怀二胎间隔时间要多久 怀二胎注意事项
- 19世纪护肤品特点 化妆品鉴赏论文
- 得了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综述论文范文
- 以化妆与本色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化妆毕业论文5000字
- 醒酒汤最简便的做法 醒酒汤做法评论
- 为何传统美容院纷纷转型皮肤管理 皮肤管理评论
- 抖音卖货100元要给抖音20吗
- 舆论的特点
- 稍微一活动就大汗淋漓 桂枝人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