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饭问题多、语言发育慢,大多是这个原因( 二 )
。
如果家长没有这一层面的认知 , 认为只需给孩子吃饱即可 ,
根本没有辅食性状过渡的意识
, 甚至还认为“咀嚼是自然而然的事” , 未及时添加和过渡颗粒性状的食物 , 那很容易错过咀嚼能力锻炼的敏感期 。
因此 , 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正确认知、并且重视咀嚼能力的问题 。
02
家长不再提供颗粒食物
很多宝妈虽然也做过功课 , 可遇到宝宝刚开始吃颗粒食物拒绝 , 或者被呛到、干呕等问题时(或因未能正确过渡导致) , 担心宝宝会被噎到 , 就不敢或不愿再坚持提供颗粒食物;
也不让宝宝自己学习进食 , 或者认为宝宝没长牙吃不会咀嚼 , 一直喂的是不用咀嚼的糊状食物 , 宝宝根本没有锻炼咀嚼能力的机会 。
04如何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
咀嚼能力不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本能 , 需要后天的训练 。
那么 , 家长该如何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呢?
01
帮助宝宝建立咀嚼意识
从开始添加辅食起 , 尤其在准备过渡到小颗粒食物之前 , 给宝宝喂饭时 , 大人
多用夸张的口腔咀嚼动作去做示范
, 坚持这样的行为诱导和语言沟通 , 宝宝逐步会明白吃颗粒食物时是需要先咀嚼后才能吞咽的 。
建立咀嚼意识并学会咀嚼动作 , 随着宝宝磨牙的萌出 , 对食物的咀嚼效果会更好 。
否则 , 即便孩子长了牙齿 , 也不知道牙齿是做咀嚼用的 。
02
循序渐进地过渡辅食性状
从开始添加辅食起 ,
遵循辅食添加的原则 , 由稀到稠 , 由细到粗 , 循序渐进的过渡辅食的性状 。
一般情况下 , 8月龄宝宝逐步适应糊状食物(由稀糊到稠糊)后 , 可在辅食里捎带小颗粒食物 , 逐渐过渡到9月龄时以小颗粒为主的厚粥、烂面、肉末、碎菜等 。
每个阶段 ,
辅食性状过渡的进程可参考以下表格
[4]:
文章图片
内容源自:香港卫生署《7-24个月婴幼儿7日饮食全攻略》
以上月龄的划分仅供参考 , 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快慢各有不同 , 家长应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准备质感合适的食物 , 总体遵循遵循渐进过渡的原则 。
食物不同质地的过渡 , 可参考以下图片
[4]:
文章图片
需要注意食物颗粒虽然增大 , 但质地仍然以软烂为前提 。
03
及时引入手指食物
循序渐进过渡软硬质地合适的手指食物
, 锻炼宝宝自主进食的能力和咀嚼能力 。
一般在8月龄左右 , 宝宝会表现出渴望自主进食的信号 , 家长可及时回应 , 准备软硬质地合适的手指食物(如熟软的冬瓜条、土豆条等) 。
文章图片
相比大人喂饭时的被动进食 ,
吃手指食物可让宝宝更专注于食物和进食行为的本身
, 会根据食物的质地 , 相对更加主动的咀嚼食物 , 对锻炼咀嚼能力也是有极大促进作用 。
04
建议1岁开始停用奶瓶
长期使用奶瓶可能影响牙齿排列及发音[2] 。
05锻炼咀嚼能力时常见的问题
问:宝宝还没长牙齿 , 能吃颗粒食物吗?
答:长牙或出牙的多少和咀嚼能力无直接关系 。
大部分8个月大的宝宝已开始有能力吃剁得幼细的食物 , 会用牙龈磨烂和咀嚼软烂的固体食物 , 逐步引入质地和大小合适的颗粒食物 , 锻炼咀嚼动作 , 还有利于牙齿的萌出 。
- 孤独症孩子的11种常见问题行为(附加应对方法),家长速看
- 飞鹤再推新品星飞帆卓睿 唤醒宝宝天生“三力”
- 嫌弃|“黑脸宝宝”走红,出生后被全家嫌弃太丑,2个月后却逆袭成“团宠”
- 小天使|“女巨婴”:16岁了吃饭还靠妈喂,每日花销过万,她的现状怎样?
- 婴幼儿该不该频繁理发的三个原因,宝妈能从中发现宝宝的健康情况
- 妈妈们|劝告母乳喂养宝宝时有6个表现,要停止喂养,再喂就该积食了
- 新生儿宝宝为什么总打嗝?
- 乳头|宝宝哭闹不止,妈妈掀开衣服后瞬间爆炸:原来是奶奶做了“手脚”
- 引发1万人留言的母女聊天记录,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家长要重视
- 新生儿|三胎宝宝夭折,家属索赔200万,曾两次拒绝剖腹产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