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你遇到过下面这种情形吗?就是孩子发起脾气来,整个就失控了,轻则大喊大叫,重则就地撒泼打滚,简直就是一个小无赖。特别是孩子在公众场合闹情绪、失控的时候,真的真的太令人尴尬了。这个时候,不少父母会试图很用力地批评、教育和立刻掌控孩子的行为。还可能会忍不住对孩子吼:别闹了!但是,没用。更好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结合一些小例子讲一讲。
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文章插图
曾经去一个朋友家吃饭。饭桌上大家正吃得欢,突然她家2岁多的女儿炸毛了。原来,小家伙想要用筷子夹菜。可是筷子她又用不好,折腾半天也夹不住盘子里的菜。夹不住,就在那里吭吭唧唧哭。朋友就帮她夹。结果这个动作更加惹毛了她。小姑娘直接把碗筷一扔,嚎啕大哭起来。朋友无奈吐槽:不帮也不行,帮了也不行。这难道是存心折磨人吗?!
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文章插图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代表性。孩子2岁以后,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似乎性子似乎愈发急躁了,脾气特大,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会崩溃。有些父母甚至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以后一直都这样。我想说的是,这只是孩子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遇到这样的情况,请一定告诉自己,孩子不是在故意跟你对着干,不是处心积虑地在给你添麻烦。而是他的的确确遇到困难了。比如,朋友家的小女孩为什么坚持用筷子?因为大人都在用筷子。她希望自己能够像大人一样掌控那两根小小的棍子,那会让她觉得自己很棒,很有力量。这是2岁以后的孩子很强烈的一个意愿:他们日渐长大,不再是那个充满依赖的小宝宝了;他们希望在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尽可能多去体验到一种自我效能感,说通俗一点,就是去建立起“我能,我可以”的这种信念。这种信念对孩子的自我发展很重要。不过,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即便孩子有这样的意愿,也的确越长大掌握的本领越多,但是他们依然还是很小,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会有一个很常见的痛苦,即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一堆一堆的挫败。比如,用不好筷子就是一个挫败。看着妈妈轻易就夹住了菜,这又是一重的打击,甚至是羞辱。所以,孩子会哭,会叫,会闹。这不是你的孩子有问题,或者你的教育不够好,而是孩子自己正在经历一个很特别的、快速成长的阶段。
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文章插图
事实上,2、3岁开始,孩子就会进入一个特别容易崩溃的阶段。在大人眼中,不就是夹个菜嘛,有什么好哭的啊。大人觉得很莫名其妙。可在孩子那里,“夹菜”这件事,被赋予了“我很了不起,我能够做到,我能行”的那个感觉。孩子就是靠着一遍遍体验到这种感觉从而一点点建立自信心的。一旦做不到那件事,他就会很容易感受到那些挫败。所以,父母该怎么办呢?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去指责,也不用讲道理。只是守在孩子身边,静待孩子的情绪过去。在孩子情绪不那么激烈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当然,在孩子情绪稳定后,你还可以帮助孩子试着表达他刚才的情绪,比如,“你是因为想自己夹菜,夹不到很沮丧对不对。”这样做,可以帮孩子把情绪转化成语言,促进他们的情绪认知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然后,孩子就能一点点在父母的包容和帮助下,学会去耐受生活中随时随处会遇到的挫败。
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文章插图
当然,不止是日常生活中的挫败会让孩子崩溃。家长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中,也容易引发孩子情绪失控、大发雷霆。上周,接闺女放学的时候,在路上就看到这么一幕:是在一个红绿灯路口,大约4岁左右的小男孩试图要挣脱奶奶的手,要自己过马路。那个路口的路况很复杂,奶奶当然是不允许的。为了不让孩子乱跑,奶奶不得已紧紧抓住孩子的手臂。哪知一下子就把孩子惹毛了。他直接就势躺地上了。并且一边哭喊,一边脱裤子,伸手去摸自己的下体。孩子奶奶有些尴尬。她试着把孩子抱起来,没抱动。于是改为冲孩子喊:别闹了!等我牵着闺女过完马路,还听见孩子奶奶的训斥声:别闹了,你丢人不丢人!这样的场面,看着真的挺难受的。孩子奶奶出于安全考虑,要求孩子必须跟自己牵着手才能过马路,这种对孩子的规范跟限制,一点错也没有。棘手的问题在于,奶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受挫后情绪崩溃的孩子。这个一闹脾气就躺地上、还摸下体的男孩,到底在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