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二 )


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文章插图
这里需要提到性蕾期。心理学认为,3~5岁的孩子进入了性蕾期。他们开始对生殖器感兴趣,哪怕这个孩子他没发脾气,我们往往也能够注意到,他就很喜欢去触碰自己的性器官。抚摸生殖器时,孩子会觉得很舒服、快乐。那么当孩子陷入到一种很痛苦的情绪中时,通过抚摸生殖器,某种程度也可以减轻他心中的痛苦。至于孩子发脾气后躺倒在地上的行为,就更常见了。这个动作其实有个更深层的意思:躺下来,从而可以让自己忍住不去擅自行动。再或者说,这更像是一种示弱和求助。“怎么办,我好痛苦,我想做这件事你却不能满足我,我不知道怎么忍耐过去,你快帮帮我吧。”如果能够表达,那么这就是那个躺倒在地上、撒泼打滚的孩子的心声。此时,大人该怎么办才好呢?我们的建议是,蹲下来,守在孩子身边,允许他有情绪,接纳孩子的这个不管不顾的状态。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伤害到人或者什么东西,那么就不要去批评,去阻拦,而是真正的试着去理解和接纳。
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文章插图
假如父母一急、一打、一骂,孩子明明是在自我控制,反而被父母认为是坏事,孩子的忍耐力就锻炼不起来。当父母陪孩子忍过去了,孩子的忍耐力就慢慢加强了。等孩子情绪稍微平稳的时候,你还可以试着用语言去沟通。告诉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想要……只是因为什么原因真的不能此刻满足你。”这样表达你对孩子的看见和理解,哪怕孩子想要的东西、想要做的事没有得到满足,他的情绪也能够变得平稳,可以试着去接受那个自然而然的挫败。总之,大人对孩子多些理解,孩子就不必总是独自忍受强烈情绪的侵袭,更不需要反复通过摸下体找快感来分散注意力了。
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文章插图
孩子发脾气,是每个父母都会碰到的情形。在孩子发脾气的那个当下,很多言语都会沦为无效。此时,父母能够保持平静和足够的淡定,非常重要。写到这里,很想补充一点:我们所说的平静和淡定,并不是冷漠和冷暴力。比如,昨天就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则新闻——
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文章插图
大街上,一个宝宝趴地上哭闹,年轻的爸妈就站在几米开外的地方,双手别在胸前,冷眼旁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情绪失控。但是,大冬天的趴在冰冷的地上,哭得可怜兮兮,父母却站那么远,还美其名曰“教育”,这个我是不敢认同的。这种父母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觉得孩子的哭闹是装出来的,纯粹是在要挟自己。所以,坚决要冷酷以对,否则孩子可能就得逞了、就被惯坏了。其实,那个趴地上的小小孩,真的能想得了这么多吗?那多半是成年人的投射罢了。那个孩子只是好像溺水一般,陷在某种痛苦的情绪当中,需要我们伸出援手。假如这世上最值得信赖的父母都无视他的感受,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再退一步,就算孩子的确在以“哭闹”的方式要挟我们,那也不过是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想要得到我们的回应罢了。所以,任何时候,孩子陷入失控的情绪当中,请一定不要袖手旁观。
小宝宝|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这个动作比“别闹了”更管用
文章插图
假如是在公众场合,那么你需要把孩子抱到一个相对来说不那么打扰到别人的一个地方。如果是在家里的话那么就忽略这一条。接下来,你可以平静地守在孩子身边,等待孩子情绪的释放。请注意,这里你需要做的是,要真正允许孩子去愤怒,允许他在你面前又是打滚又是撒泼的歇斯底里(而不是抱手站在一边,心理盘算着:我才不吃你这一套;跟我斗,没门)。当然,在孩子情绪稍微弱下来的时候,你可以上前去抱一抱她。或者简单地抚摸一下也可以。就这样,孩子其实很快就会安静下来。心理学管这个动作叫做温和但坚定。你的温和但是坚定的态度,就会传递出两个信息:一,规则就是规则;二,孩子,不要担心你的愤怒。不要担心你爸妈承受不了。我允许你有愤怒。这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这就会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安全感。孩子长大后会知道,该遵守的规则就得遵守;同时,伤心和愤怒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既不会吞没你,也不会伤害我。生活就是这样有爱有泪的复杂又真实的样子。这样的孩子,他们以后面对生活,才会足够强大、足够皮实,从而去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