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能力的终极目的:让孩子学会舒服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你为什么不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你怎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玩具被抢走了 , 却不知道要回来?”
“要学着分享 , 你不要这么小气好不好?”
这样的话是不是特别耳熟?自己家孩子畏畏缩缩 , 不敢和别的小朋友交流 。 甚至玩具被别的小伙伴“抢”走了 , 却只知道拉着你的手说:“妈妈 , 你去帮我要回来 。 ”
没错 , 这就是“社交能力” 。 有的孩子仿佛就是天生的社交能手 , 走到哪里都招人喜爱 。 有的孩子却显得格外胆小 , 无论走到哪里 , 都恨不能藏到别人看不见的角落里 。

社交能力的终极目的:让孩子学会舒服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文章图片
网图侵删
但是你知道吗?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 是有“里程碑”的 。 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 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 拔苗助长的教养方式是行不通的 。
“里程碑·”是什么?像考试一样吗?会不会有分数的限制?各位爸爸妈妈 , 请将焦虑的心理放一放 。 大家首先要做的 , 是不要随意给孩子的社交能力贴标签 。
如果按照年龄 , 给社交里程碑做一个划分 , 我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 接下来 , 我们对这四个阶段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 。

社交能力的终极目的:让孩子学会舒服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文章图片
网图侵删
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觉醒”阶段
爸爸妈妈通常看到孩子“自私”的行为 , 也就是我们说的“自我” 。 “自我”——“冲突”——“合作” , 正是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必然过程 。
如果要求一个孩子跳过“自我” , 直接进入和其他小朋友“合作”的过程 , 就像一个孩子还不会走路 , 我们就要求他跑 。 显然 , 这样的要求并不合理 。
“自我”阶段 , 发生在孩子一岁左右 。 这个阶段的孩子 , 喜欢自己和自己玩耍 , 或者喜欢和爸爸妈妈 , 以及其他一些照顾他的人玩耍 。
我们不难发现 ,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认生” 。 他们喜欢熟悉的人陪在自己左右 , 如果有陌生人想要抱抱他们 , 孩子没准会用大哭大闹的形式 , 进行反抗 。
爸爸妈妈面对一个喜欢“认生”的小宝宝 , 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可以尝试带着孩子多出去走走 , 让宝宝意识到:除了家里的人 , 外面的世界还很大!

社交能力的终极目的:让孩子学会舒服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文章图片
网图侵删
拥有很强主权意识的“自我发现”阶段
经过一年多的“自我觉醒” , 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人 。 “我的”也就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
这个时候 , 不管手头的东西是不是孩子的 , 他们总会紧紧抱在怀里 , 大声宣布主权“我的!”
一句“我的” , 我们是不是就该认定:这个孩子太自私了?恰恰相反 , 只有体会到了“我的”带来的乐趣 , 才意味着孩子迈出人生社交的第一步 。
邻居带着孩子来做客了 , 宝宝总是紧紧护着手里的玩具 , 不愿意和对方分享 。 因为他们害怕:我的东西如果让他玩了 , 我就没有了 。
面对这样的情况 , 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主权意识” , 另一方面还要给孩子讲讲“你的、他的、大家的”又意味着什么 。 这样 , 他就不会再把所有东西都当成“我的”了 。

社交能力的终极目的:让孩子学会舒服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文章图片
网图侵删
开始享受友谊的“冲突阶段”
到了3岁 , 孩子就有更多的兴趣 , 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 他们不再口口声声向别的小朋友 , 宣示主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