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心理学_8~10:孩子多了一些同理心

一个具有同理心的小朋友 , 能感受到别人的伤心 , 而且还能够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 如果对方是一个不具备同理心的孩子 , 那么具有同理心的孩子也容易受到伤害 , 有时候大人看着也会很心疼 。
瑾瑜有个同班同学是个男生叫亮亮 , 因为我和孩子的妈妈关系很好 , 所以两家经常会在一起玩 , 瑾瑜十岁生日的时候想邀请同学一起过生日 。 瑾瑜在写邀请函的时候说:妈妈 , 我可能这次过生日不能请亮亮了 , 女生太多就他一个男生 , 到时候怕他不习惯 , 可能会跟女生吵起来 。 我就回了瑾瑜一句:如果你不请他 , 你阿姨会伤心 。 最后瑾瑜决定还是请亮亮 , 顺便再叫上两个男生 , 都是跟亮亮一起玩的 。
瑾瑜把邀请函拿到学校给同学 , 每个同学都开心地收下了 , 只有亮亮没有要 , 还说他不去 , 每次参加瑾瑜的生日都是他妈妈逼着去的 , 这次会去也是他妈妈逼的 。 我听到瑾瑜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挺难过的 , 自认为作为一个阿姨 , 把他当自己孩子一样看待 , 能说出这样的话确实不太理解 , 瑾瑜估计当时一定很难受 。 如果换成跟亮亮一样的孩子 , 是不是会回一句我本来就不想你来 , 是我妈妈让我邀请你的 , 可是瑾瑜这孩子受这样的委屈也不是第一次了 , 也只能进行心理疏导了 。
儿童情绪心理学_8~10:孩子多了一些同理心
文章图片
有时候作为母亲也很迷茫 ,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 有时候看着都心疼 。 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就很幸福了 。
有一天吃饭 , 爸爸做饭 , 瑾瑜洗碗 , 爸爸说了一句:你妈妈真好啥都不用做 , 会不会太懒了 。 我没有回话 , 瑾瑜回了一句:爸爸 , 你不在家的时候 , 所有的事情不都是妈妈做的吗?每个月你就回来几天 , 我妈妈还要收拾屋子呢 。 在别的孩子眼里我是很懒的 , 可是瑾瑜总能站在我的立场为我说话 , 这样确实让我很感动 。 所以孩子的同理心还是很重要的 。
同理心有别于同情心 , 有了同情心不代表着有同理心 , 反之亦然 。 具体来说 , 同情心是情感的共鸣 , 而同理心涉及的范围更广 , 它不仅能感受到别人的心情 , 而且也能融入到他人的角色 。 同理心并非天生 , 而是后天养成的 。
儿童情绪心理学_8~10:孩子多了一些同理心
文章图片
一般情况下 , 孩子没有同理心或者同理心比较薄弱 , 与下面两个原因有关 。
一是爱的方式不对 。 关爱孩子并不一定是对孩子百依百顺 , 要啥买啥 , 也不是整天给孩子灌输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性;而是有节制地爱 , 对孩子的缺点及时指出并要求改正 , 让孩子懂得分享 , 懂得帮助别人 。
二是爱的缺失 。 儿童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 , 在爱的呵护下孩子才能更容易茁壮成长 。 为此 , 父母如果对孩子的任何事情不管不问 , 冷漠处之 , 那么孩子对周边事物也会更加冷漠 , 从而缺乏基本的同理心 。
那么 , 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 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呢?
第一种方法: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 试想 , 如果孩子周边都是一些冷漠的人 , 从来不对别人施加帮助 , “各人自扫门前雪 , 上霜” , 这样的环境很难让孩子具备同理心 。 多让孩子接触到生活的“亮声” , 多参加公益活动 , 自然有助于培养他们感同身受的能力 , 并拥有颗爱心 。
儿童情绪心理学_8~10:孩子多了一些同理心
文章图片
第二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 可以说 , 有童心的儿童更加容易具有同理心 。 让孩子多接触具有同理心的图书和漫画 , 和孩子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以及内涵 , 可以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 多帮助他人 , 有时家长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 , 多关怀他人 。 这样 , 孩子耳濡目染之后也会参与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