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幼儿园》编导上课影评( 二 )


在剪辑方面 , 我觉得运用了对比蒙太奇 , 例如小班 , 中班大班 , 孩子的对比 , 然后还有交叉蒙太奇 , 在因果关系上就是 , 家长们送他们 , 他们不想上幼儿园 , 就是他们表现的是苦恼 , 然后还有抒情蒙太奇 , 在最后大班毕业的时候 , 通过定格 , 还有叠化 , 就是嗯 , 来抒发他们的不舍 , 他们也有烦恼 , 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
幼儿园这个打开第一个镜头是什么?
第一个镜头字幕 ,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 , 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
这个字幕镜头持续了有20秒左右 , 能够勾起人们思考想象的空间 。
这两行字幕是点睛之笔 , 是总领整个片子的啊 , 这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的呈现 。
幼儿园这个片子 , 并不是仅仅来记录幼儿园小班 , 中班 , 大班 , 里面孩子的点点滴滴和他们的生活 , 主要是想通过孩子的世界 , 来体现呈现反衬大人们的世界 。 看孩子实际上是在看我们自己 , 我们自我孩子身上的一些思想 。
来反思成人世界 , 反思自我 , 反思我们的教育 , 反思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 以及我们成人世界 。
啊就是出现了那个大班毕业什么的 , 然后杨老师生下了一个小孩 , 然后三年后他的小孩又进入了 , 全托
所以呢 , 这个片子的主题呀 , 就在这儿了 , 第一句话直接给你亮出来 , 那大家思考 , 为什么他要在整个片子最开头处给你亮出这两行字呢?
为什么这部纪录片会在最开头亮出这两行字?他是点睛的 , 那为什么上来我就要把这个核心的思想先呈现出来呢?
这最后一行 , 最后一个屏幕上的字幕非常重要 , 说袁老师踩下了一个小孩儿 , 这个孩子呢三年之后又要进入幼儿园了 。 我们看到 , 创作者呢 , 跟拍了这些孩子 , 这些孩子毕业啊 , 而毕业之后呢 , 又会有新的孩子进入到幼儿园里面 , 进入到这样一个循环里面 , 进入到的只是幼儿园这样的一个空间吗?不是进入到的是成人世界对他的影响啊 , 所以它是一个闭环 。 那么 , 最后一行最后一屏上的字幕和第一屏上的字幕 , 它是这个对应的啊 。 所以张一清的片子呀 , 非常具有思想性 , 一般我们是看不透的 , 不仔细 , 不认真去分析 。
那张以庆有一个观点 , 当然这个观点呢 , 我们辩证的去看哈 , 他说人不到50岁啊 , 不要去拍纪录片 。 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生活阅历 , 你看不明白 , 看不透这个世界 , 这个这个人生 , 那你怎么能够拍出更深厚的 , 更具有启迪性 , 启发性的片子呢?当然了 , 这个观点 , 有点极端 , 因为现在也有一些年轻人也拍的纪录片 , 拍的非常的深刻哈 。 但是呢 , 呈现出体现出张宇庆他的片子都是非常厚深厚厚重的 , 就是不是说你简简单的去思考 , 就能完全能够把它全部看看透看破的 。
我们成年人拍的孩子的世界的纪录片给成年人看 , 成年人看了之后啊 , 会看到的孩子实际上是在思考自我 。
所以啊 , 当我们看透了 , 看破了这个片子的主题思想之后 ,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 , 他问用茉莉花的这个音乐 , 他用了好几遍 , 每一遍啊 , 听完之后啊 , 不信大家可以再回头再看一遍 , 实际上你听到第三遍 , 第四遍的时候 , 这个茉莉花的音乐还是那个旋律 , 但是当你在因为看完这个内容吗?当你在听的时候呢 , 你会发现实际上是有一种 。 淡淡的忧伤在里面的 , 而这种淡淡的忧伤 , 并不是在最开始就有的 , 而是在最后才慢慢的随着内容的演进才呈现出来的 。 因为我们看到的最开始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孩子们啊 , 非常天真非常可爱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