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幼儿园》编导上课影评( 五 )


我记忆中好像是一些户外活动 , 就比如说他们在操场上唱那个什么歌 , 或者还有就是一些空空空镜吧 。
那我们举个例子 , 比方说我们拍的是少数民族题材的记录 , 那个那个电影或纪录片都行哈 , 那么我们就会让少数民族自己来发生 , 不是来替她来发生 。 即便我们写解说词 , 我们替他来发生 , 但一定也都是他们自己说的 , 只不过用我们的解说 , 用我们的嘴来复述了一遍 。 所以呢 , 你来看这个万玛才旦的一些电影的时候呢 , 你会发现他和汉族拍摄的藏族题材的这个电影 , 它就不一样 , 因为万玛才旦呢 , 他是站在他那个本民族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 , 来表现故事的 。
那对于纪录片幼儿园来说呢 , 那它是有客位的 , 这个很明显 , 但是呢 , 它也是有主卫的 , 在哪里面呈现的呢?就是你能看到在这里面 , 这里面的拍摄的角度 ,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啊 , 绝大部分哈 , 使用了这种平拍的视角 , 那我们说啊 , 我大家要学过 , 当然你们没有学过摄像 , 但实际上你们都是一考上来的 , 所以不陌生啊 , 都知道这一个 。 平拍、俯拍、仰拍对不对?那其实呀 , 我们这个片子它也是多种视角的 , 不可能是一个视角 , 但是它绝大多数的视角呢 , 用的是平拍 , 而当我们去拍幼儿园 , 拍孩子 , 而且是的幼儿啊 , 就是说在六岁以前的这些孩子 , 我们去拍摄的时候呢 , 往往会喜欢用什么 。 因为呢 , 大人高还是矮呀 , 所以呢 , 这样去拍会比较的方便 , 但是当你平拍的时候 , 那你就要俯下身去了 , 甚至有可能你会跪着拍 , 有可能会趴着拍 , 有可能会坐在那地方去拍啊 , 当然呢 , 不可能做的很舒服了 , 是吧 , 就一般呢 , 都会把这个角度压得很低 , 但是呢 , 这个片子呢 , 导演的克服的困难仍然是要坚持的 , 用的平拍 , 为什么?就是因为他想用这种平拍的视角 。 来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 , 另外呢 , 还要让孩子们发声 , 要听听孩子们怎么说的 , 听听孩子们的世界走 , 真正的通过孩子们的这个发声来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 所以呢 , 它是利用了主位 , 主位和客位结合的时 。
所以如果说我们把采访这个段落给他删掉的话 , 孩子的主位的视角就没有了 , 我们就听不到孩子闷 , 真实的他的想法 , 而有的孩子说了 , 说日本人不都是日本鬼子 , 只有日本人里面最坏的那些 , 坏的那些 , 他才是日本鬼子对吧 , 其实他你能看到啊 , 他这里面孩子是有思想的 , 但是如果说不让孩子去说的话 。 你看不到啊 , 或者不能够这么清晰的来 , 看到感受到孩子们的这样一种思想啊 , 各种各样的想 , 不是说光是这样一种思想啊 , 各种各样的思想 , 比方说那你喜欢谁啊 , 不知道啊 , 我觉得你喜欢那一个女孩儿 , 那你都知道了 。
然后呢 , 还有的孩子就还是这个孩子 , 说我是在爸爸妈妈 , 爷爷奶奶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啊 , 所以你听到这些孩子闷的这个话语的时候 , 实际上呢 , 你就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 , 或者是更全面的来这个这个了解这些孩子啊 , 所以采访这一段儿呢 , 是不能够去掉的 , 另外呢 , 还有一点呢 , 采访啊 , 决定的采访不能去掉呢 , 就是这个骗子 , 他没有解说 。 如果说把解说给它去掉啊 , 就是不用解说 , 也不用采访 , 我们光看这个画面的话呢 , 实际上呢 , 你很容易就会跟着自己的思考去走了 , 就很难能够去理解创作者原有的意图 。
所以创作者呢 , 也不想这样啊 , 我们说纪录片呢 , 都尽量的客观 , 尽量尽量的客观 , 当然呢 , 我们说纪录片没有纯粹的 , 所有的片子 , 不管是纪录片也好 , 还是什么类型的片子也好 , 都没有纯粹的客观的影片 , 为什么?因为只要我们拿起摄像机去拍摄 , 就必然会有我们自己的选择 , 为什么拍他不拍 , 他为什么用这种角度 , 不用那种角度 , 为什么用这种光圈儿 , 不用那个光圈儿 , 为什么用这种影调 , 不用那种影调呢?都有我们自己的去思考 , 那我们的剪辑的时候 , 面对海量的素材 , 要这个镜头 , 不要那个镜头这样去剪 , 不要那样去剪 , 为什么呢?也是有我们的思考的 , 所有所有的影片都不不具有纯粹的客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