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什么决定了子孙的“成功”?美教授揭开社会地位流动的两个秘密因素

大家好,我是圈主华川(川妈),育有一儿一女 。曾留学欧洲,是美国正面管教家长讲师 。在此与您分享多子女家庭的育儿故事,以及自家俩宝的亲子教育经验 。点击标题下蓝字“二胎妈妈圈”,即可关注我们 。
作者:吴仲豪
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社会阶层流动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当一个家族绵延数代后,它还能靠什么保证家族地位,让家族“照常升起、照常繁荣”呢?
下文中,作者根据美国经史学家格雷戈里·克拉克教授研究理论,以中外数个精英家庭为例,从史学角度揭示了家族传承中“文化遗产”和家庭文化的重要性,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借鉴意义 。
1839年,达尔文结婚了,作为进化论奠基人、信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著名生物学家,不知道他有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后代会如何发展、“进化” 。
一项追踪数据告诉了我们答案,即使经过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到了达尔文的第五代子孙,达尔文家族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在二十七个玄孙中,有六个大学教授,四个作家,一个画家,三个医生,一个著名环保人士,以及一个电影导演 。
无独有偶,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
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家金庸(查良镛)以及现代派诗人穆旦(查良铮),两人不仅是堂兄弟,而且都出身于代代相传的书香世家——海宁查氏 。
往上追溯,海宁查氏不仅在明清两代出了许多进士,其中还有康熙皇帝的文学侍从,因此查氏祠堂中有康熙皇帝御题的对联和匾额,可见其文士传统一直延续到近代文坛的两大人物:金庸和穆旦 。
许倬云|什么决定了子孙的“成功”?美教授揭开社会地位流动的两个秘密因素
文章图片
很明显,无论中外,无论从先祖追踪子孙,还是从子孙追溯先祖,社会地位高的家庭,其子孙后代延续“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
这个研究结论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格雷戈里·克拉克教授,作为一名经济史学家,他擅长从“长时间段”中去研究和发现社会经济、国家财富的“隐秘”,从而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反常识”性结论 。
在这项经济史研究中,他颠覆了人们普遍相信的“富不过三代”的认知,正如他的著作名称The Son Also Rises所揭示的秘密:社会地位的流动是缓慢的,出身于高社会地位家庭的子孙有非常大的可能(0.75)继续保持家族地位,“照常升起、照样繁荣” 。
许倬云|什么决定了子孙的“成功”?美教授揭开社会地位流动的两个秘密因素
文章图片
子孙“照常升起、照样繁荣”
克拉克教授的结论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公众关注和争议,因为它颠覆了人们对社会的常识认知 。
具体来说,无论是中西社会,还是中国地区之间,研究结果却惊人的一致:社会地位与身高、基因等生物性因素一样是可以“遗传”给子孙的,一个高社会地位的家庭,要经过十到十五代的传承(三百到五百年),家庭最原始的优势才会逐渐烟消云散 。
如果真是这样,北欧等高社会福利国家也是如此吗?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看到身边许多社会地位变动的真实例子呢?
那是因为我们目前观察到的事例都发生在一、两代人之间,不足以反映长时间的规律或特征,而且通常情况下,我们经常把“财富”和“教育”当作单一的标准看待社会地位,但其实社会地位是由财富、教育、收入、健康状况综合作用的,甚至寿命都是考量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