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也分“等级”了!深交所出台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触发这些情形要当心

_原题为:上市公司也分“等级”了!深交所出台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触发这些情形要“当心”
摘要【上市公司也分“等级”了!深交所出台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触发这些情形要当心】8月30日,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分类办法》) 。上市公司未来将被依次分为高风险类、次高风险类、关注类、正常类四个等级 。如果出现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过半,或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票质押比例超过80%,或涉嫌利用热点概念炒作股价等行为,将不能评为正常类 。(券商中国)
深市上市公司风险分类管理措施出来了 。
【上市公司也分“等级”了!深交所出台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触发这些情形要当心】8月30日,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分类办法》) 。上市公司未来将被依次分为高风险类、次高风险类、关注类、正常类四个等级 。如果出现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过半,或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票质押比例超过80%,或涉嫌利用热点概念炒作股价等行为,将不能评为正常类 。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根据数据统计,深市企业中,商誉占比超过50%的就有73家;大股东质押比例超80%的有296家 。
对于被评为高风险类的上市公司,深交所将采取多个措施强化监管,比如压实中介机构责任;适时向地方政府通报公司风险情况 。如果发现公司存在违法违规线索,将上报证监会并商请各派出机构监管协作,必要时展开现场检查 。
年报审核工作后开始分类
8月30日,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深交所表示,这是推进分类监管、精准监管、科技监管,健全风险防控制度,提升一线监管效能的重要举措 。
根据深交所介绍,《分类办法》明确对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
那么,有哪些分类指标设置?监管层又如何开展分类工作?相关答案如下:
Q:分类评级具体有哪些等级?
A:《分类办法》按照上市公司风险严重程度和受监管关注程度不同,将上市公司从高到低依次分为高风险类、次高风险类、关注类、正常类四个等级 。
Q: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分类评级?
A:深交所在对公司年度报告审核工作完成后确定公司分类等级 。后续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及公司风险变化情况等动态调整公司分类等级 。
Q:监管层依据哪些指标?
A:深交所从财务舞弊风险、经营风险、治理及运作风险、市场风险、退市风险五个维度对上市公司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分类,评级指标包括基础类指标及《分类办法》中第七条至第九条列示的触发类指标 。其中,基础性指标以上市公司日常运作及财务数据为基础并结合行业特点进行设置 。
深交所通过对基础类指标进行不同的风险赋权,结合触发类指标计算各公司的风险值,并综合考虑公司所处行业特性、公司特性、日常监管情况等调整、确定上市公司的分类等级 。
触发这些情形不得为正常类:热点炒作、质押过多、商誉规模大
从触发类指标来看,商誉规模、并购标的业绩变脸、控股股东质押问题、利用概念炒作股价、高管频繁变动、行政处罚等行为,被监管层重点关注 。
根据《分类办法》,上市公司存在12种情形之一的,其分类等级不得为正常类:
(一)涉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二)存在未决重大诉讼、仲裁事项且可能对公司日常经营造成较大影响,但公司作为原告的除外;
(三)期末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超过50%;
(四)重组标的在业绩承诺期内未完成业绩承诺或精准达标或业绩承诺期后一年业绩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