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传统幼儿亲子体育游戏

桦皮篓”
桦皮篓即由桦树皮编织而成的一种盛具,是祖辈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民众从事生产的主要工具 。由于长白山以桦木为盛,因而这种桦皮篓在当地的满族中是常见的一种工具 。正因为如此,以“桦皮篓”为对象而形成的一类活动形式,逐渐地演化成一项对抗性的角力项目 。
桦皮篓比赛形式,一般用麻绳或皮条结成圆周为二至三米的环状绳套,呈桦皮篓丝的圆形状,圆形的绳套置于场地中线,角力双方分别于中线两侧站立,握住绳套边缘 。双手握绳距离与肩等宽,持绳高度与肩平 。中线两侧向外延伸三四米处各有一条终点线 。
桦皮篓比赛发令后,双方扯住绳套套在身上,并用力往己端拉 。在拽拉抗衡中迫使对方失利,使之拉过中线和自己一方的终点线 。比赛要求在发令后才能拉绳,任何一方不得随意抬手,将对方拉过己端终点线时必须身体仍在圈内,否则无效 。
拉地弓
拉地弓,是满族民众在农业生产间歇时普遍开展的一项较力型活动 。其具体形式是双方皆席地而坐,两足相抵,双手同握一根木杠或锄把,往自己方向拉,以将对方拉起为胜 。
拉地弓比赛的参赛人数不限,一般为二人一组,采取抽签决定场地和内外握杠的方式 。比赛为三局两胜制,第二局互换场地和内外握杠 。如各胜一局,再以抽签法确定第三局场地及握杠法 。
比赛过程中,对抗的两人均席地而坐,两足相抵,膝部不得弯曲,双手同握住木杠 。裁判待两人用力均匀,杠子处于中间状态时,发令比赛开始 。此后,两人即用力向自己一方拉杠子,一方臀部先离地面或杠子脱手即算失败 。
比赛时,故意分腿以脱脚者属违例,三次违例者为负一局 。比赛停止时,双方都不得突然松手而使对方猛然跌倒,以免造成危险,应礼貌结束比赛 。
“狩猎”
“狩猎”活动,是满族猎手经常进行的一项传统体育形式 。最初是猎手双方以猎物(如虎、熊、狼、豹等模型)装入对方背篓中取胜,后衍变为满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
“狩猎”比赛是在边长15米的正方形场地中进行 。比赛时,上场两队,每队3人 。两队队员均身背背篓,分别站在场地中线两侧 。比赛开始后,各方队员将本队沙袋通过传递等动作投入对方队员背篓中 。被逐目标可进行奔跑躲避或用手拦挡沙袋,但不能把对方沙袋握在手中或抛掷出去,投中者即可得分 。
每得一分,双方都要回到本队场地一方重新开始 。比赛中如有犯规动作则要罚分,最后累计得分多者为胜 。
“狩猎比赛分为两局,净赛20分钟,局间可以调换场地,也可换人 。队员所用背篓由塑料制成,高20厘米,篓口呈半月形,也可用塑料小筐代替 。沙袋用帆布缝制,重约20克,双方以不同颜色区别 。
“狩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篮球进攻和防守的基本功训练相似,对锻炼身体器官,提高速度,增强灵巧性、准确性和判断力以及队员之间相互合作都有着积极作用 。
踢石球
踢石球,是流行在甘肃满族人中的一项体育活动形式 。由于多数满族人早至公元17世纪中叶就由外省迁来或随着满族旗兵来西部驻防,开始了满族人口在甘肃的繁衍,因而踢石球活动在这一带流行当具有较早的历史了 。时至今日,踢石球在甘肃的满族民众中已经成为一项非常盛兴的体育项目 。
根据对当代踢石球活动的分析,一般所用石球多用花岗岩制做,球面光滑,球体直径约一尺。
【满族传统幼儿亲子体育游戏】踢石球的活动,是从有坡度(坡度系石球能从坡面自上而下自然滚动为宜)的斜面底处开始,参赛者单足脚背将球沿斜面自下而上推踢出去,待球滚至一定高度返滚回来,再用另一只脚用同样的方法推踢,以此双脚交替进行 。待双脚无力推踢石球时,另换一人推踢 。比赛结果以踢球次数多者、球滚高者为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