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芒果的成功学( 二 )


当芒果TV要从“+互联网”转向“互联网+” , 显然要改变拿湖南台现成节目来播的产品思维 。
视频平台的先烧钱亏损、再积攒用户 , 似乎是业界“常识” , 但芒果TV却是例外 。原因无他 , 根本烧不起 。
于是 , 芒果TV只能转向按需打造内容的用户思维 , 并在内容、管理、生态上祭出“三板斧” 。

  • 内容方面:强化自制 , 反向输出

  • 独播战略实施两年后 , 芒果TV必须开始寻找下一个突破点 , 以此反哺湖南卫视给予“独播特权”的“啃老”之举 。
    而连续两年在版权销售上的空窗期 , 也令芒果TV高度焦虑 。湖南卫视台长吕焕斌在2016年度工作总结时就表示:“在媒体竞争的风暴眼中 , 我们已经退无可退 。”
    “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是 , 2016年 , 广电总局一道“限童令” , 把当时的现象级综艺《爸爸去哪儿第四季》打入冷宫 。
    无奈之下 , “爸爸”只好“出走”芒果TV搞自制 , 结果 , 意外取得了20.2亿的播放量 。
    从此 , 芒果TV接过了湖南卫视自制综艺的衣钵 , 开始了策马奔腾 。
    同年 , 芒果TV开始自制真人秀《明星大侦探》 , 不但一举斩获8.9亿播放量 , 更登录湖南卫视 , 实现了“反向输出” 。
    2016年 , 网络综艺播放量前十中 , 芒果TV自制节目占据4档;2017年 , 网络综艺播放量超10亿的节目共16档 , 芒果TV自制的占5档 。
    凭借综艺自制的杀手锏 , 芒果TV仅用一年就扭亏转盈 , 2017年以4.89亿的净利润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盈利的视频平台 。
    湖南芒果的成功学

    文章插图
    管理方面:与时俱进 , 突破体制
    实现盈利只是结果 , 成功的根源 , 更多来自于芒果TV与时俱进的业务创新和突破体制的模式改革 。
    伴随芒果TV驶入互联网快车道 , 体制内的人才流失也成为常态 。《天天向上》制片人张一蓓、《爸爸去哪儿》制片人谢涤葵、《我是歌手》制片人都艳、《快乐女声》制片人龙丹妮等核心骨干 , 都相继离开了湖南卫视 。
    2017年 , 芒果TV决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 从广电传统复杂的层级架构转向互联网公司的扁平架构 , 建立以主创人员为核心的制作团队 。
    这让制片人在工作室内拥有极大话语权 , 不再像传统广电系统里一样进行复杂的层级汇报 , 各个工作室和内容生产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性 , 由此被激发了出来 。
    生态方面:高度协同 , 形成闭环
    2018年 , 芒果TV打包注入快乐购 , 并更名为“芒果超媒” , 成为A股第一家国有控股的视频上市公司 。
    和背靠BAT的爱优腾不同 , 芒果超媒在本质上是湖南广电可运作资产的整体打包上市 , 但爱优腾都赚不到钱 , 它却能乘风破浪、率先盈利 , 离不开背后的整个芒果系生态 。
    在芒果超媒旗下 , 有多家不同业务的子公司 , 除了核心产品芒果TV外 , 还有内容制作平台芒果影视、芒果互娱、芒果娱乐 , 艺人经纪平台天娱传媒 , 并在芒果系内部形成高度协同 。
    以《我家那闺女2》为例 , 节目还未播出 , 芒果系便联动艺人与品牌资源 , 让郭碧婷成为伯爵旅拍代言人、徐璐成为蜂蜜柚子茶代言人、谢娜成为OLAY代言人 。等节目播出时 , 已经实现了从内容植入、艺人合作到最后触达粉丝经济的全链条价值转化 。